健康百科

泌尿系結石

泌尿系結石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 男性的發病率遠比女性的發病率高, 而且這種疾病的發病率與很多因素有關, 甚至是因為地域的問題等。 而泌尿系結石的症狀主要表現為, 腹脹, 疼痛, 噁心等, 嚴重地甚至會出現排尿困難, 尿毒癥等。 因此及時發現和治療, 是非常關鍵的。

泌尿系結石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容易影響正常的排尿, 甚至影響了生育功能等。 因此及時發現和治療, 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一定要瞭解清楚泌尿系結石的所有症狀, 這樣才能及時就醫。

泌尿系結石

是泌尿系的常見病。 結石可見於腎、膀胱、輸尿管和尿道的任何部位。 但以腎與輸尿管結石為常見。 臨床表現因結石所在部位不同而有異。 腎與輸尿管結石的典型表現為腎絞痛與血尿, 在結石引起絞痛發作以前, 病人沒有任何感覺, 由於某種誘因, 如劇烈運動、勞動、長途乘車等,

突然出現一側腰部劇烈的絞痛, 並向下腹及會陰部放射, 伴有腹脹、噁心、嘔吐、程度不同的血尿;膀胱結石主要表現是排尿困難和排尿疼痛。

泌尿系結石是最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男性多於女性, 約4~5∶1。 對多數結石尚無十分理想的預防方法。 尿石症發病有地區性。 在我國多見於長江以南。 北方相對少見。 近三十年來, 我國上尿路(腎、輸尿管)結石發病率顯著提高, 下尿路(膀胱)結石日趨少見。 膀胱結石中, 原發性結石明顯少於繼發性結石。 近十年來, 尿路結石的治療方法有了迅速發展, 90%左右的尿路結石可不再採用傳統的開放手術治療。

常見原因

① 原因不明、機制不清的尿結石稱為原發性尿石。 ② 代謝性尿石, 這類結石最為多見,

是由於體內或腎泌尿系結石內代謝紊亂而引起, 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特發性尿鈣症引起尿鈣增高、痛風的尿酸排泄增加、腎小管酸中毒時磷酸鹽大量增加等。 基形成的結石多為尿酸鹽、碳酸鹽、胱氨酸黃嘌呤結石。 ③ 繼發性或感染性結石。 主要為泌尿系統的細菌感染, 特別是能分解尿素的細菌和變形桿菌可將尿素分解為游離氨使尿液鹼化, 促使磷酸鹽、碳酸鹽以菌團或膿塊為核心而形成結石。

形成因素

其實許多因素影響泌尿系結石的形成。 尿中形成結石晶體的鹽類呈超飽和狀態, 尿中抑制晶體形成物質不足和核基質的存在, 是形成結石的主要因素。

(一)流行病學因素:包括年齡、性別、職業、社會經濟地位、飲食成份和結構、水分攝入量、氣候、代謝和遺傳等因素。

上尿路結石好發於20~50歲。 男性多於女性。 男性發病年齡高峰為35歲。 女性有兩個高峰, 30歲及55歲。 在二次世界大戰時, 上尿路結石發病率降低, 而其間隙期間以及近四十年來發病率大大上升, 提示與經濟收入和飲食結構變化有關。

(二)尿液因素:1. 形成結石物質排出過多:尿液中鈣、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 長期臥床, 甲狀旁腺機能亢進, 特發性高尿鈣症, 其它代謝異常及腎小管酸中毒等, 均使尿鈣排出增加。 痛風, 尿持續酸性, 慢性腹瀉及噻嗪類利尿劑均使尿酸排出增加。 內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腸道吸收草酸增加, 可引起高草酸尿症。 2. 尿酸性減低, pH增高。 3. 尿量減少, 使鹽類和有機物質的濃度增高。

4. 尿中抑制晶體形成物質含量減少, 如枸櫞酸、焦磷酸鹽、鎂、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三)尿路感染:大多數草酸鈣結石原因不明。 磷酸鈣和磷酸鎂銨結石與感染和梗阻有關。 尿酸結石與痛風等有關。 胱氨酸結石是罕見的家族性遺傳性疾病, 尿中排出大量胱氨酸所致。

飲食注意事項

1、患有本病的患者飲食中應禁食含膽固醇高的動物肝臟、腎臟、腦、海蝦、蛤蟹等。 少食含草酸、鈣高的食品, 如菠菜、油菜、海帶、核桃甜菜、巧克力、代乳粉、芝麻醬、醃帶魚等。 最好不要喝酒、濃茶、濃咖啡。 2、患有本病的患者飲食中宜清淡、低蛋白、低脂肪為主。 3、飲食應多樣化, 富含營養和維生素的食物, 如新鮮的蔬菜、黃瓜、豆角、綠豆芽;新鮮水果, 如蘋果雪梨、西瓜、葡萄、橙、柑等。

4、養成多飲水的習慣, 一般每天應飲水1500-2000毫升為好, 還可飲果汁、淡茶及其他飲料, 如菊花晶、茅根竹蔗晶、夏桑菊等,可大量通淋。 5、可食沙參淮山鯉魚粥:鯉魚250克, 淮山30克, 北沙參30克, 白米50克。 常法煲粥, 調味食。

關於泌尿系結石這個疾病, 相信大家已經有所瞭解和認識了。 其實除了及時去醫院治療, 還有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重飲食, 千萬不要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還有少喝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和飲品等, 這樣對於病情比較有幫助。 祝大家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