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健康跳出美
人類從原始部落生活時, 就已經流行著舞蹈。 飲食要講求營養平衡, 跳舞要講求體態架型。 營養不平衡、過剩或不足都會使人生病或影響人的體型, 跳舞沒有優美的架型。 想跳出美那絕對不行。
跳舞是形體運動, 想要跳出美首先就要有優美的架型(身姿和造型)。 挺拔俊朗、儀態優雅、精神飽滿、活力靈敏, 男人要陽剛中透著“骨感”, 女人應陰柔中透著“骨氣”。 這與一個彎腰駝背、骨質疏鬆、精神萎靡、雙腳無力、反應遲鈍的人, 其舞出的感覺能有同等的效果嗎?沒有這個起碼的條件, 其他無論怎樣也找不到美感了。
問君:見過一個彎腰駝背的人跳華爾滋有美感嗎?見過一個骨質疏鬆雙腿綿軟的人跳出健美的探戈嗎?見過一個精氣神不足的人跳出快捷的牛仔舞嗎? 這些, 從生命科學來講都與飲食營養有關, 要求營養充足而且平衡。
要做到營養充足並不難, 但做到即充足又平衡就不那麼容易。 怎麼辦呢?倒是有一個既綜合又基礎的指標, 使您保持舞界追求的“魔鬼身材”——苗條健康、肌骨硬實、挺拔俊朗。 這就需要在飲食中酸堿食物搭配合理, 再加上生活方式上動靜平衡, 也就是常說的“管住嘴, 邁開腿”。
具體來說, 鹼性食物(蔬菜、水果、豆製品、牛奶等)應占每日飲食量的四分之三, 而酸性食品(雞、鴨、魚、肉、蛋、酒、白糖等)只占日常飲食量的四分之一。
人們生活富裕起來了, 餐桌上酸性食品進食過多, 出現了很多胖人, 代謝病也就隨之而來。 科學近年證實, “腰圍增加一英寸, 血管增加四英里”。 這給血液迴圈增加了多大的負擔, 可想而知。 所以, 不僅舞者追求“魔鬼身材”, 而且人們也應警惕“腰帶長、壽命短”。
“管住嘴”多吃鹼性食品, “邁開腿”多去運動, 練舞、練武在美中求健康, 在健康活動中求美。 如此, 保持弱鹼性, 你的生物催化酶就處於最佳活力, 就使催化通達。 不堆積成毒物。 抗病力、免疫力也就保持在較高狀態。 架型是起碼的基礎, 還要艱苦的磨練, 才能有美的舞姿、美的線條、美的動作。 沒有意志力、耐力和跳舞所需要的力度、速度、開度(關節韌性), 再好的玉也不會琢成器的。
外在的形體美, 其核心體現在曲線美上, 固有架型的曲線美, 流動中變化的曲線美, 造型的曲線美, 加上節奏感和旋律美, 這些我可對人視覺產生奇妙的魔力, 悅人耳目, 打動心靈。 “魔鬼的身材”產生于“魔鬼的訓練”。
在舞蹈學院的教材中近年也加入了傳統武術的練習內容, 取太極的柔、形意的剛、八卦的轉和翻, 更重要的是這些都屬於內功拳, 內功拳可儲存宇宙能, 使舞者借助了“神力”, 更增加十分的魅力。
舞中的曲線, 起碼的是彎腰線, 要能拉出彎腰線關鍵在肌骨的強健與柔韌, 這又是以吃好為物質基礎的。 現在把話題轉到人們不常注意的食序, 也就是吃東西的前後順序上來。
平衡的營養還要有科學合理的食序。 一般人的食序有誤區,
正確合理的科學食序是:先吃水果, 然後喝湯吃蔬菜和主食(澱粉類), 最後吃肉蛋奶魚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其科學根據是:與人體消化酶在消化道中的分佈位置有關。
水果和湯類先用, 很快通過消化道, 迅速被消化吸收(若放在餐後用就會被食物阻擋, 滯留在消化道中發酵脹肚)。 主食先吃是因為消化澱粉的酶類大部分在腸中, 先吃可暢通無阻地經過胃部到達腸部被消化吸收。
而蛋白質含量多的雞鴨魚肉是由胃部的胃蛋白酶消化, 所以其他食物先通過胃部後,
如此才能保持腹部的爽快並保持優美的體型。 另外, 每天進餐應保持少吃多餐, 餐餐八分飽, 這樣不僅消化效率高, 並能保持合理腰圍(男人90釐米、女人85釐米以內)。
舞蹈藝術的形象是舞蹈美創造的核心問題, 舞蹈演員的整個身軀都是創造舞蹈藝術形象的工具。 沒有身體這個工具是創造不了舞蹈美的, 而身體必須是健美的, 《弱鹼體質乃健美之本》一書為您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具體措施。 此乃物質基礎。
在具備了物質基礎的前提下, 更重要的是還要具備精神的內在基礎。
人體美是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 內在美是思想感情美、精神境界美、品德情操美, 內在美是由人的性格和精神文化修養所致, 這又決定了一個人的風度、氣質和品位。 沒有如此的根底。 想跳出美是枉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