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貝口臭怎麼回事

對於小寶貝來說, 其實生活當中也是會出現口臭這種情況的。 對於媽媽們來說, 遇到寶寶口臭的情況, 其實並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這樣, 也就不能及時的進行飲食上的調整或者是治療。 其實, 導致寶寶口臭的原因有很多, 今天我們介紹一下主要的兩種類型和解決方法。

對於寶寶口臭, 大多家長會認為是上火或者消化道方面的原因。 專家指出, 造成寶寶口臭有不少是源於口腔的局部問題, 也就是“口源性口臭”。 比如寶寶口腔清潔工作沒做到位, 積奶或食物殘渣在口腔裡產生了異味。

從中醫看小兒口臭

傳統上, 中醫將小兒口臭分為胃經有濕熱和食積兩大類。 中醫認為, 小兒口臭多由食積引起, 即寶寶消化不好, 兼

有上腹脹悶, 噯氣、泛惡等症;此外, 口臭也因為胃經有濕熱, 即是寶寶上火, 如胃有積熱、脾胃火盛、肝腎陰虛 、腸腑實熱等引起。

1.食積型口臭:寶寶消化不好

專家表示, 大多數的寶寶口臭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 這與寶寶飲食不節、家長餵養不當有關。 小孩的消 化器官發育還不完善, 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 酶的功能也不完善, 胃及腸道內粘膜柔嫩, 消化功能還比較弱, 如果 父母不能正確的餵養孩子, 什麼都給孩子吃, 使孩子飲食的質和量不當, 損傷了腸胃, 孩子就會出現肚子脹、吐奶 、大便稀, 有酸臭味, 並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殘渣等消化不良(傷食)的表現。

治療原則:這類孩子長期食欲不振, 面黃消瘦, 但精神正常, 用藥以消食和胃為主。 用保和丸、枳實導滯丸之類的 藥物消食導滯。 保和丸內含的主要藥物有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陳皮、萊菔子、連翹等。 3歲左右的孩子可用 炒麥芽、神曲、焦山楂各10克,

藿香6克, 服用方法同上。 中成藥可以配合消食化積的保和丸。

2.胃經有濕熱型口臭:寶寶上火

寶寶上火也容易引起口臭, 主要包括胃有積熱、脾胃火盛、肝腎陰虛、腸腑實熱等問題。

胃積熱:表現為口臭、舌幹、牙齦紅腫等。

治療原則:清胃瀉熱。 選清胃散, 主要藥物有黃連、生地、升麻、丹皮、當歸等。

脾胃火盛:表現為口瘡口臭、口唇乾燥等。

治療原則:清瀉脾胃伏火。 用瀉黃散加減, 主要藥物有藿香、生石膏、梔子、防風、甘草等。

肝腎陰虛:表現為形體消瘦、腰膝酸軟、口咽乾燥、口臭。

治療原則:滋補肝腎。 用左歸飲加減, 主要藥物有熟地、山藥、枸杞子、山茱萸等。

腸腑實熱:表現為大便秘結和口臭。

治療原則:滋陰通便。 選用番瀉葉、麥冬、草決明等泡茶喝, 當有良好的效果。 3.中醫治療口臭6秘方

媽媽每天有給寶寶清潔口腔嗎?沒有給寶寶建立口腔清潔或刷牙的好習慣, 小嘴巴當然會散發出不潔的氣味。 當口腔內有積奶或積存的食物殘渣未能及時洗淨, 或嵌塞於牙間隙和齲洞中的食物發酵腐敗, 產生的吲哚、硫氫基及胺類就會散發出異味或臭味。

1、香薷15克, 煎湯。 口服, 也可以頻頻含潄。

2、橘皮、肉桂、佩蘭等份, 乾燥後研末。 將大棗煮熟, 去皮和核, 與藥末一同成泥, 做成小丸, 放入口中時 時咀嚼。

3、丁香1捏, 用滾開水泡茶喝,

或者用1~2枚含服。

4、取白豆蔻1~2粒, 放口中咀嚼, 汁咽下, 渣可吐掉。

5、藿香3克、白菊花6克, 金銀花6克, 薄荷1.5克, 泡茶頻頻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