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新型掃描技術 讓“沉默”的肝臟發聲

該技術可定量診斷肝纖維化程度, 未來有望應用在其他器官纖維化診斷中

肝臟被譽為人體內的“化工廠”, 同時也是個沉默的器官, 即便受到損傷, 也會“默默承受”, 等症狀表現出來時已經晚了。 肝纖維化是導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嚴重的可誘發肝癌, 阻止和逆轉纖維化是減少肝病發展的主要方法。 但肝臟的纖維化程度很難被發現, 發現後也較難定量診斷其嚴重程度。 近日,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攻克了這一難題, 利用電腦掃描技術, 讓電腦對肝纖維化程度進行診斷, 診斷準確率高達90%,

未來這一技術也有望應用在其他組織或器官的纖維化診斷上。

案例:

平時沒症狀實際已患肝硬化

40歲的英姐來自湖南, 近期身上時常瘙癢難耐, 前往皮膚科就診卻毫無效果, 單位體檢時她做了全身B超也沒發現任何異常。 經過細緻的檢查, 醫生發現英姐的轉氨酶偏高, 讓她做了一個肝臟彈性測試, 結果顯示其肝臟已屬於肝纖維化。 可隨後的肝臟穿刺結果, 兩名醫生對英姐肝臟纖維化的程度卻給出了不同的意見。 按照以往經驗需要綜合兩位元醫生的意見, 但這次南方醫院直接對英姐肝活檢的切片進行了電腦掃描, 經過電腦計算給出了結果。 據瞭解, 這個結果的準確性比人眼判斷的準確性大大提高。

以往:

肝臟纖維化程度較難判斷

侯金林介紹, 肝臟是人體內的“化工廠”, 我們三餐吃下的營養物質都須經過它的代謝處理轉變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脂類和糖原, 供給全身器官需要。 肝臟又是個“沉默”的器官, 即便受到損傷, 也會“默默承受”, 等症狀表現出來時往往已經晚了。 侯金林表示, 慢性肝病是全球性健康問題, 其治療目標是阻止和逆轉肝纖維化的發生和減少肝臟疾病進展。 但由於肝臟是非常“低調”的器官, 受到損害後不喜歡“聲張”, 當肝纖維化或硬化深度相當嚴重時, 人體外表也可以一點症狀也沒有。

肝臟纖維化和硬化有時連B超也難以發現, 侯金林表示, 即使病人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了肝纖維化或硬化, 進行肝穿刺也難以通過小小的活檢樣本定量評估肝纖維化或硬化的程度。

一份肝臟穿刺的活體檢查報告, 只能依靠有經驗的專家按照自身經驗進行判斷, 兩名專家有可能會給出肝臟纖維化程度差異較大的結果。

新技術:

電腦掃描診斷準確率高達九成

隨著藥物治療學的不斷進步, 肝纖維化定量診斷和抗纖維化治療問題已成為當前肝病領域的研究熱點。 “未來的技術除了醫生用肉眼判斷外, 還可以使用電腦對肝穿刺樣本進行掃描判斷。 ”侯金林介紹, 他率領的南方醫院課題組, 和珠江醫院汪豔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課題組聯合完成了qFibrosis肝纖維化組織學定量研究工作, 其研究論文線上發表在2014年3月歐洲肝病學會會刊Journal of Hepatology雜誌上。

侯金林介紹, 這一新技術使用肝穿刺活檢樣本放在電腦下進行掃描, 電腦經過掃描將資料進行處理然後定量地判斷出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 這一診斷準確率在90%以上。 國際著名肝病學家Partick Marcellin教授和肝臟病理學家Pierre Bedossa教授就該工作聯合發表點評文章, 同時線上發表於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評述中稱“該研究令人信服地證明了該項新技術在臨床肝纖維化分析方面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這種革新性的分析系統將尤其會在臨床慢性肝病研究方面, 提高肝組織學纖維化診斷的價值”。

未來:

將對器官纖維化診斷起關鍵作用

侯金林介紹, 這項技術未來還有望應用於器官纖維化診斷上。 臨床研究證實, 45%的疾病死亡與器官纖維化密切相關。

器官纖維化病因多種多樣, 凡是導致器官損傷的因素均可引起纖維化。 器官纖維化病理機制複雜, 涉及多種細胞、多個病理途徑, 可發生於心、肺、肝、腎臟等重要臟器。 最終, 器官功能減退或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氣腫、肝硬化、腎功能衰竭等, 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以肝纖維化為例, 如果早發現、早治療, 肝纖維化的水準可以逆轉。 其他器官如腎臟、胎盤等器官組織的纖維化如果發現得早, 診斷準確, 及早介入治療也可以得到控制或減緩惡化。

侯金林建議, 肝纖維化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 肝纖維化高危人群包括慢乙肝患者、病毒性肝炎患者、肥胖脂肪肝患者、酒精性肝病患者、長期飲酒人士以及藥物引發的肝損傷患者。

侯金林說, 特別是藥物引發的肝損傷往往容易被忽視, 經常服用鎮痛類藥物、化療類藥物和抗生素類藥物的人群尤其要注意肝損傷。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肝病中心主任侯金林教授文/王鶴 通訊員吳劍鵬、鄧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