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貧血怎麼檢查出來

貧血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症狀, 患者雖然可以通過一些症狀來初步判斷自己是不是存在著貧血的問題, 但是如果想要最終確定自己有沒有貧血的問題, 還是需要去醫院進行一定的檢查的, 比如說血常規檢查、骨髓檢查和貧血的發病機制檢查等。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貧血的檢查方法。

1.血常規檢查

有無貧血及貧血嚴重程度, 是否伴白細胞或血小板數量的變化。 據紅細胞參數, 即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及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等可對貧血進行紅細胞形態分類, 為診斷提供相關線索。 網織紅細胞計數間接反映骨髓紅系增生及代償情況;外周血塗片可觀察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數量或形態改變, 有否瘧原蟲和異常細胞等。

2.骨髓檢查

骨髓細胞塗片反映骨髓細胞的增生程度、細胞成分、比例和形態變化。 骨髓活檢反映骨髓造血組織的結構、增生程度、細胞成分和形態變化。 骨髓檢查對某些貧血, 白血病, 骨髓壞死、骨髓纖維化或大理石變, 髓外腫瘤細胞浸潤等具有診斷價值。 必須注意骨髓取樣的局限性, 骨髓檢查與血常規有矛盾時, 應做多部位骨髓檢查。

3.貧血的發病機制檢查

如缺鐵性貧血的鐵代謝及引起缺鐵的原發病檢查;巨幼細胞貧血的血清葉酸和維生素B12水準測定及導致此類造血原料缺乏的原發病檢查;失血性貧血的原發病檢查;溶血性貧血可發生游離血紅蛋白增高、結合珠蛋白降低、血鉀增高、間接膽紅素增高等。

有時還需進行紅細胞膜、酶、珠蛋白、血紅素、自身抗體、同種抗體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克隆等檢查;骨髓造血細胞的染色體、抗原表達、細胞週期、基因等檢查;以及T細胞亞群及其分泌的因數或骨髓細胞自身抗體檢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