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防衰五要旨
一、保養精、氣、神
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 認為是生命之根本, 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
精, 泛指人體一切營養物質, 有先天與後天之分, 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 後天之精來源於飲食。 精主要由腎來管理, 常常有“腎精”之稱。 “人始生, 先成精”, 精不僅是構成人體的基本要素, 而且主宰人體的整個生長。 發育、生殖、衰老過程。
氣, 是維護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精微物質。 是推動人體臟腑組織機能活動的動力, 它既是物質的代稱, 也是功能的表現。 氣在人體有推陳出新、溫煦臟腑、防禦外邪、固攝精血、轉化營養等重要職能。
神, 是指人體的一系列精神意識, 思維活動, 為心(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大腦)所主。 心為人體的最高司令官, 神則居其首要地位, 心健則神氣充足, 神氣充足則身強, 神氣渙散則身弱, 故《靈樞·邪客》說:“心者, 五臟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心傷則神去, 神去則死矣。 ”因此, 清心寡欲以養神, 人體就能保持健康、益壽延年。 白居易詩雲:“憂極心勞血氣衰, 未到三十生白髮。 ”這是神耗而早衰的真實寫照。 經常保持精神愉快,
精充、氣足、神全, 是健康的保證;精虧、氣虛、神耗, 是衰老的原因。 精、氣、神雖各具其特性, 但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存則僅存, 亡則俱亡。 張景嶽說:“善養生者, 必寶其精, 精盈氣盛, 氣盛則神全, 神全則身健, 身健則病少。 “明·陳繼儒在《養生膚語》中指出:“精能生氣, 氣能生神, 則精氣又生神之本也, 保精以儲氣, 儲氣以養神, 此長生之要耳。 ”有醫家認為精、氣、神為“內三寶”, 耳、目、口為“外三寶”, 要養生保健長壽延年, 必須“常使內三寶不逐物而流, 外三寶不誘中而擾”。 所以要保養精、氣、神三寶, 關鍵在於修身養性, 清心寡欲, 則心不外馳、意不外想, 神不妄遊, 情不安動, 氣不外耗。 氣功中的靜養功法, 就是通過自我調節,
二、生活要有規律
據《黃帝內經》記載, 上古時候人的壽命是比較長的, “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後世則不然, “年半百而動作皆衰”, 其原因在於:“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 故能形與神俱, 而盡修其天年, 度萬歲乃去”。 後世的人則“以酒為樂,
首先是飲食要有規律, 宜定時定量, 不宜過饑過飽, 不宜偏食。 《靈樞·五味》雲:“穀不入, 半日則氣衰, 一日則氣少矣。 ”援食不足, 不能滿足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需要, 氣血生化之源不足, 不能保障人體器官的能量供應, 久之可致早衰。 反之, “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飲食過量, 也是損害人體健康, 導致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 進食過多, 超過了消化器官的承受能力, 就會損傷脾胃, 不能正常地腐熟運化水穀精微, 消化吸收功能障礙。 現代臨床證實, 飲食過飽,
偏食也是致病之因, 衰老之由。 中醫特別強調“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五穀雜糧, 兼收並蓄, 才能攝取多種營養物質, 使人體的營養趨於平衡, 也就是“氣味合而服之, 以補精益氣”。 如果偏嗜, 就會造成很多疾病。 如《素問·五臟生成論》說:“多食減, 則脈凝澀而變色;多食苦, 則皮槁而毛技;多食辛, 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 則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
怎樣才算合理的飲食呢?
《老老恒言》說得好:“勿極饑而食,食不過飽;勿極渴而飲,飲不過多。但使瓜不空虛,則沖和之氣淪讀肌髓。……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易磨運,乃化精液。否則極補之物,多食反至受傷,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如果做到這一點,飲食就恰到好處了。
其次是少飲酒。酒為五穀之津液,米曲之華英,能避風寒、宣血脈、消邪氣、引藥勢。適量飲酒,可促進消化,補充人體熱能和營養,預防心血管病,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還有催眠作用。若醉飲過度,盆傾鬥量,整日以酒為漿,則會毒氣攻心,穿腸腐脅,神錯志謬,目不識入。長期過量飲烈性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脂肪肝和肝硬變,暴飲烈性酒可誘發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所以酒當少飲為佳。《本草綱目》指出:“酒少飲則和血行氣,痛飲則傷神耗血。”
血壓會逐漸下降。飲食五味為人體所必需,且又不能多食,所以《素同·生氣通天論》說:“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官,傷在五味。”怎樣才算合理的飲食呢?
《老老恒言》說得好:“勿極饑而食,食不過飽;勿極渴而飲,飲不過多。但使瓜不空虛,則沖和之氣淪讀肌髓。……凡食總以少為有益,脾易磨運,乃化精液。否則極補之物,多食反至受傷,故曰‘少食以安脾’也。”如果做到這一點,飲食就恰到好處了。
其次是少飲酒。酒為五穀之津液,米曲之華英,能避風寒、宣血脈、消邪氣、引藥勢。適量飲酒,可促進消化,補充人體熱能和營養,預防心血管病,促進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還有催眠作用。若醉飲過度,盆傾鬥量,整日以酒為漿,則會毒氣攻心,穿腸腐脅,神錯志謬,目不識入。長期過量飲烈性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脂肪肝和肝硬變,暴飲烈性酒可誘發急性心肌梗塞而死亡。所以酒當少飲為佳。《本草綱目》指出:“酒少飲則和血行氣,痛飲則傷神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