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12條黃金律讓老人不孤單

受訪專家:

廣東省社會醫學研究會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馬健文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 王建華

人老了, 最怕什麼?很多人的答案是孤獨。 在現實中, 由於兒女自顧不暇, 很多老人都不得不在孤獨中生活。 老人要想把日子過得熱熱鬧鬧, 不妨記住下麵12條黃金律。

1.多結交朋友。 社會角色在退休後逐漸隱退, 朋友和親人對老人至關重要。 英國倫敦大學調查發現, 與有正常社交的老人相比, 社交少的老人死亡風險高26%。 朋友可以提供感情支援, 很多不便跟子女、親戚訴說的苦惱,

可以跟朋友說說。 人際關係像一張存摺, 存得越多, 享受得越多。 所以, 老人在退休前就要多交朋友, 讓人際關係存摺滿滿的。 平時多跟鄰居交流, 參加社區活動, 笑一笑或簡單的問候都能拉近關係。

2.保持原來的興趣, 培養新的愛好。 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現, 豐富的退休生活能讓老人增壽7.5年。 老人不妨重拾以前的愛好, 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和身體狀況, 培養新的愛好。 健康的愛好能延緩智力衰退, 增強人際交往。 比如愛好書畫的老人, 在家潑墨創作時全神貫注, 注意力集中, 大腦得到充分運轉;平時與畫友交流, 參加書畫協會的活動時, 又增加了社會支持, 一舉多得。

3.付出愛心, 打造善的人際網路。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愛心和善舉的傳遞是一個圓,

送出去的愛早晚會回到自己這裡。 老人們不妨日行一善, 比如晚一點出門買菜, 不給上班族的早高峰添堵;遇到同樓的年輕人, 給他們一個微笑。 打造一個善的關係網, 自己也會受益。

4.為退休失去光環做好心理準備。 從主角變配角, 從忙人變閒人, 老人退休後心理落差大, 難免會帶來心理問題。 老人不妨做好心理準備, 將退休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 有能力的老人可以活到老幹到老, 比如教師、醫生等, 退休返聘, 發揮餘熱。 但要避免對晚輩、子女干涉指責, 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

5.與親朋好友和晚輩輕鬆相聚, 千萬別說教。 有些老人愛說自己“想當年”, 喜歡對子女的言行和生活指手畫腳。 父母教育晚輩無可厚非,

但凡事有度, 帶著善意的提醒與挑剔的苛責是不一樣的。 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 老人可以利用人生經驗, 委婉地給出建議, 但不要以老賣老, 對子女說教, 這樣才能做個受歡迎的智者。

6.積極維持健康, 吃好、睡飽、運動足。 不少老人都患有慢病, 身體的不適讓他們更不愛動, 吃飯愛湊合。 但越是老了, 越要愛護身體, 更好動起來。 老人可以制定一周健康食譜, 每天都儘量買新鮮的菜, 不吃剩飯剩菜;規律作息, 每天午睡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有氧運動30分鐘, 比如打太極、廣場舞、健步走。 有條件的老人可以去聽聽正規醫院的健康講座, 閱讀靠譜的健康報刊。

7.正面的待人處事理念。 正所謂知行合一, 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人生理念,

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 老人要有正面積極的處事態度, 不計較, 不四處嚼舌頭, 不跟人較勁, 這樣才能交到更多朋友, 自己也受益。

8.豁達看待人生, 或擁有宗教信仰。 人老了更容易鑽牛角尖, 遇事想不開, 進而陷入焦慮、抑鬱情緒中。 老人更要豁達看待人生, 凡事想開點, 經常跟老朋友聊聊心事, 或者平等地和子女談談心。 不妨試著瞭解一些宗教, 有信仰的人更長壽。 但要多與子女交流, 避免誤信邪教。 此外, 宗教要為身心服務, 不能喧賓奪主。 比如佛教居士也可以不吃素, 特別是患有消耗性慢病的老人, 一定要保證肉食的攝入。

9.學習放鬆, 例如深呼吸、冥想、走入大自然。 多數老人的生活很放鬆, 但也有些人年輕時脾氣大、愛衝動,

老了也不消停。 好鬥的老人需要學會放鬆, 想發脾氣時先數十個數, 或者深呼吸十次。 平時試著做冥想練習, 也就是靜坐, 關注自己的一呼一吸, 感受自己的身體。 大量研究表明, 冥想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諸多好處, 尤其可以平復焦躁的心情。 老人還可以多到公園、郊外活動, 欣賞草木, 撫摸小動物, 與大自然親近能讓心情放鬆下來。

10.自我覺察最近是否憂鬱、孤寂。 老年人罹患抑鬱症的比例高達10%~15%。 老人要在生活中自我覺察, 看是否存在兩周以上的心情壓抑、不愛說話等表現, 有沒有厭食、腹部不適、便秘、體重減輕、胸悶、喉部堵塞感、頭痛、頭暈、頸背疼痛、失眠等表現, 思維有沒有變得遲緩, 腦子有沒有變遲鈍。 如果有上述症狀,

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

11.不忌諱看醫生。 諱疾忌醫是老人最不該做的事情。 有了疾病不可怕, 花錢、住院、做手術也不可怕, 就怕拖著不去, 把小病拖成大病。 有病一定要儘早去醫院, 及時治療。 比如說, 摸到一個腫塊, 不要胡思亂想, 而要去醫院接受檢查, 也許是虛驚一場, 也許能早期發現疾病, 獲得及時救治。 此外, 患慢病的老人不妨和社區醫生交個朋友, 經常與他們談談自己的病情和疾病防治知識。

12.開始治療後好好聽大夫的話。 一些老人治療依從性差, 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一旦覺得有所好轉, 他們就可能擅自減量甚至停藥。 還有些老人不按時吃藥, 或者忘記吃藥。 這些不規範治療都會造成疾病反復, 加重病情, 甚至帶來一系列併發症。 老人的治療一定要遵醫囑,好好完成規定的療程。加減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老人的治療一定要遵醫囑,好好完成規定的療程。加減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