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春捂要科學小心捂出火

原標題:春捂要科學小心捂出火

隨著氣溫走高, 很多家長糾結于給孩子穿衣服該春捂還是少穿點?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原主任張思萊指出, 春捂秋凍有一定道理, 不過怎麼捂, 有不少講究。

春捂重點捂一頭一腳

民間有句俗語:“春捂秋凍, 百病難碰。 ”那麼, 春捂該怎麼捂呢?專家指出, 春季衣著宜“下厚上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人體的下部血液迴圈較上部差些, 易受到寒冷空氣的侵襲。 腳部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 足部受涼也是感冒的原因之一。 人體最先感到冷的是腳, 腳遠離心臟,

又長時間下垂, 血流緩慢, 迴圈不暢, 血供不足, 且皮下脂肪薄, 保溫性能差。 因此, 在乍暖還寒的三月, 應當注重對孩子下部, 尤其是腿腳的保暖, 以免感受風寒。

此外, 頭部的保暖也很重要。 據介紹, 人體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掉, 如同熱水瓶不蓋塞子一樣。 春季多風, 因此兒童不宜過早摘下帽子、圍巾。 因為整個冬天都在受著帽子和圍巾溫馨呵護的頭頸, 已經習慣於這種環境。 在乍暖還寒的氣溫下, 突然失去帽子保護, 就容易頭痛、感冒, 尤其在回家後不要光腳穿拖鞋或光腳踩地板上。

春捂過度“惹”出火

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處, 如果捂過了頭, 反而會使寶寶上火。

春捂一般是指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儘量少脫衣, 如有時中午最高氣溫十幾二十度,

但夜晚可能只有幾度, 而中午捂過頭反而使人上火、血壓升高。

一般來說, 日平均氣溫在10℃以下就需要捂, 當氣溫持續保持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 人體已能適應就可以不捂了;當得知冷空氣即將到來, 就提前一兩天先增添衣物捂起來, 因為呼吸系統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發病高峰與降溫幅度及持續時間密切相關。

另外, 春季人體肝氣當令, 冬天蓄積體內的陽氣隨著春暖轉為向上外發, 若藏陽氣過多, 會化成熱邪外攻, 誘發鼻腔、牙齦、呼吸道、皮膚等出血, 以及頭痛暈眩、目赤眼花等症狀。 尤其是很多孩子本身就有內熱, 此時還會引發春火, 患上熱感冒、咳嗽、哮喘等, 所以春捂要有度, 更要防春火。

增減衣物要恰當

春季萬物生髮,

但春天的氣候變化無常, 乍暖還寒。 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的寶寶非常容易感染疾病, 稍有風吹草動, 就感冒發熱、咽痛聲啞等, 因此爸爸媽媽在春季尤其要注意對寶寶的護理。 尤其是當孩子玩得滿身出汗時, 不能立刻脫衣服, 應該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乾, 讓孩子安靜下來, 待汗水完全下去時再脫外衣。 (記者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