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新生兒眼角有紅色印記

新生兒眼角有紅色印記的這種現象, 很多孩子身上都出現過, 屬於嬰兒毛細血管瘤。 一般而言, 如果毛細血管瘤出現在孩子身體其他部位,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愈, 但眼角這個部位比較特殊, 需要留心觀察, 剛出生的寶寶不適合對毛細血管瘤進行治療, 多跟醫生進行溝通, 在合適的情況下採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治療。

嬰兒血管瘤是在出生時或出生後1個月至2個月內出現, 因為影響寶寶外觀, 故造成爸媽的擔心。 父母的耐心加上與醫師密切配合, 積極治療就可痊癒;但具有危險性的嬰兒血管瘤, 如長在眼睛、咽喉、肢體末端, 則需特別留意。

兒童毛細血管瘤是起源於皮膚血管的良性腫瘤, 多發生于嬰兒或兒童。 多見於頭、頸部皮膚, 但粘膜、肝臟、腦和肌肉等亦可發生, 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現, 以枕部的鮮紅斑痣最常見。

眼瞼是血管瘤發病率較高的部位, 根據初發時的顏色來判斷它破壞眼瞼的速度和程度。

1、紅色較淡、用手指輕輕一碰, 紅色立即消失的, 多在青春發育期前, 不會破壞眼瞼增厚和變形。

2、血管瘤初生時紅顏色呈片鮮紅, 用手指壓患處紅色也能全部消失, 但較前者重一些。 這種血管瘤在青春期大部分會破壞眼瞼增厚和變形。

3、初生時顏色呈深紅色, 手指用力壓患處不能將紅色完全消失, 紅色的片塊有立體感, 這種程度的血管瘤兒童期間就會不同程度的破壞眼瞼增厚和變形。

疾病特點

症狀1:草莓狀毛細血管瘤。 少部分患兒出生時即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由散在紅斑點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斑塊,

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 表面稍粗糙, 而大部分僅為極小的小紅點, 擴大並互相融合成塊, 常高出皮膚3-4毫米, 鮮紅色, 表面呈許多顆料狀, 類似草莓而得名。 部分草莓狀血管瘤能自行消退, 常在1-4歲間消退。 但能夠消退的草莓狀血管瘤只有小部分, 大部分血管瘤是不能自行消退的, 這就需密切觀察。

症狀2:鮮紅斑痣, 又稱葡萄酒色斑。 多見於臉部, 少部分位於軀幹或四肢, 呈淡紅至暗紅色, 或呈暗紫色, 不高出皮面, 病變範圍隨患兒生長而擴大, 不會自行消退。 有些病人併發全身性異常如青光眼等。

症狀3:為橙色斑, 常見於前額、上眼瞼、眉間、鼻周或頸頜部。

橙紅或淡紅色, 不突出皮面, 輕壓即可退色, 隨患兒生長而略增大, 但顏色並不加深, 大多數在數月骨自行消退, 毋需治療。 初生時患處有點狀或成片大量毛細管凸出皮膚外, 表皮高低不平, 發展特快, 如不及時治療和控制, 在短暫的時間(半歲)內, 將會使已患血管瘤的器官或周圍的器官遭到破壞, 少部分可快速發展為混合型血管瘤。 毛細血管瘤早期與紅色胎記外表相似, 但大多數于嬰兒在出生後半個月左右出現, 6個月後內生長迅速, 高出皮膚3-5毫米, 呈紫紅色, 逐漸變成鮮紅色, 2-3歲時大部分吸收, 到學齡期可部分(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