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看完我淚如雨下!珍惜跟爸媽吃飯的機會,別讓自己後悔!

為什麼要珍惜與父母吃飯的機會?聽小編來講兩個故事。

朋友跟我提過一個他和母親之間相處的細節:每當他開了幾小時車去看母親的時候, 一進門, 老人家問的第一句話一定是:“下次, 你什麼時候能來?”

走之前, 老人還會再確認一次, 否則, 就算沒定好, 老人也會電話打過問清楚, 只要吃飯的日子定了, 她心也就定了。

朋友笑說:我媽對吃飯總有莫名的熱情。

我說:那倒不是。

別總對唾手可得的幸福習以為常

如果三四十年前這麼說, 是真的怕吃了上頓沒下頓, 那麼, 現在, 完全不用擔心溫飽, 吃, 意味著團聚,

是一種情感的維繫, 就好像人總是更愛燒菜, 而不是更愛洗碗。

當開火、下料、翻炒、上桌的這套流程進行著的時候, 做飯的人至少是有所期待的, 揮舞著鍋鏟上下翻炒, 埋頭在煙薰火燎中奮力炮製美食, 固然辛苦, 但只要一想到桌上那幾張垂涎欲滴、“嗷嗷待哺”的嘴, 一想到一大家人圍坐桌前熱氣騰騰的樣子, 燒菜這件事兒, 好像也變得更有趣了。

但洗碗不是, 洗碗更像是收拾殘局。 有一次, 我暗中觀察了我母親洗碗時的樣子——相比燒菜時神采飛揚, 大顯身手的樣子, 洗碗時, 她的情緒要更淡漠, 動作也更機械。 所以, 這時, 你常常會聽到母親一邊洗碗, 一邊探出腦袋, 問你:明天想吃什麼?下一頓想吃什麼?

有時, 你都會被她們給問煩——“隨便!”年幼的我們,

總對唾手可得的幸福習以為常, 甚至漠視、感到厭倦。 殊不知, “吃什麼”不僅是一句問話, 也是母親的一種期待。 周而復始, 這種期待會伴隨人的一生, 尤其當人老了之後, 老人們會更容易患得患失, 擔心他們如此簡單的期待會被在某一天被疾病或死亡剝奪, 或者僅僅一句“加班”“在忙”就讓期待輕易落空。

不要輕易給父母承諾

一些悲觀的老人常說, 日子是過一天少一天, 最終到達終點, 人生結束。 之所以持有這種想法的人悲觀, 是因為他將自己的下半生看成一個倒計時的沙漏, 你關注的永遠是上面流失的那部分, 而從來不看到下面所沉澱的那部分。 而當你意識到每個過去的日子都不是白過, 吃進肚子裡的飯菜都帶著家的味道,

都攢聚成一次次美好回憶的時候。 這種對未來的憂患和恐慌就會淡化, 轉而成為一種期待, 期待著下一次團聚, 而不是想到, “我又少了一次”。

對生命迫近的恐懼和擔憂, 人人都有, 老人更甚。 老人更懷疑的是, 我能否還有時間, 還有精力讓下一次期待實現。 然而, 無論如何, 懷有期待的感覺都是美好的, 它讓我們活得更有盼頭, 更有勁兒。

上周, 我和我母親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 這是一部喜劇, 歡歌笑語之後, 字幕緩緩升起, 歡樂的氛圍也在慢慢稀釋。 我轉頭跟母親說:媽, 咱們下次來, 得帶點爆米花。

老人其實是最珍惜“下次”的人, 但請不要輕易給他們承諾。 那些“過兩天”“改日”“說不定”的說辭還是留給酒肉朋友吧,

對待自己最親的人, 不妨真誠些, 告訴她, 你會回來, 一起吃這頓飯, 一起做這件事。

因為你說的話, 他們一定會當真, 而陪伴老人, 來不得半點虛假。

這是第一個故事。

給父母有效的陪伴

周日回到老家, 母親在廚房裡洗菜, 我一邊玩微信一邊跟母親說話。 她問一句, 我答一句, 我的工作、生活、我小孩子的飲食起居, 這些都是母親感興趣的話題, 她的提問一個接著一個, 這一聊就到了開飯時間。

我狼吞虎嚥地吃完, 放下筷子。 母親疑惑地望著我:“不吃了?”

“是啊, 準備搶紅包。 ”我拿出手機朝母親揚了揚。

“你一天能搶到幾塊錢?”母親問。

“十多塊吧!”我得意地回答。

沒想到她從錢包中拿出一百塊錢, 對我說:“我給你一百塊, 你好好陪我聊聊天,

行不?我跟你說話時, 你不是回資訊, 就是搶紅包, 總是敷衍我。 ”

我訕笑:“媽, 您就別開玩笑了。 您看, 我既陪了您, 又搶了紅包, 還聯絡了朋友們的感情, 這不是一舉三得嗎?”母親搖了搖頭, 不再說什麼。

臨走時, 我發現母親悵然若失, 便打趣道:“媽, 我下個星期就回來, 想我就打電話唄。 ”

結果母親的眼圈一下子就紅了:“我覺得, 我跟你說話你老是心不在焉, 跟你交代的事情你肯定沒記在心上。 ”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想想自己, 雖然每個星期都回去, 但真正“有效陪伴”母親的時間極少, 難怪母親感覺被冷落, 不快樂, 就是因為我人在心不在。 想到這, 我決定以後每次回家都關掉手機, 認真地陪母親做事、吃飯, 我要用行動告訴她:“我是專程回來陪您的,

在我心裡, 沒有什麼比陪您更重要。 ”

這是第二個故事。

關於你和爸媽吃飯的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