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的功效與作用 澀腸止血驅蟲
導語:石榴皮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出去種子即隔瓤, 切瓣曬乾, 或微火烘乾。 質脆而堅, 易折斷。 氣微弱, 味澀。 以皮厚實、色紅褐者為佳。
石榴皮的功效:
澀腸, 止血, 驅蟲。 治久瀉, 久痢, 便血, 脫肛, 滑精, 崩漏, 帶下, 蟲積腹痛, 疥癬。
1、《別錄》:"療下痢, 止漏精。 "
2、《藥性論》:"治筋骨風, 腰腳不遂, 步行攣急疼痛。 主澀腸, 止赤白下痢。 取汁止目淚下, 治漏精。 "
3、《本草拾遺》:"主蛔蟲。 煎服。 "
4、《滇南本草》:"治日久水瀉, 同炒砂糖煨服, 又治痢膿血, 大腸下血。 ""同馬兜鈴煎治小兒疳蟲。 "
5、《本草蒙筌》:"理蟲牙。 "
6、《綱目》:"止瀉痢, 下血, 脫肛, 崩中帶下。 "
7、《生草藥性備要》:"治瘤子瘡, 洗疝痛。 "
8、《本草求原》:"洗斑疥癩。 "
9、《科學的民間藥草》:"驅除鉤、絛蟲。 "
石榴皮的作用:
石榴皮能澀腸止遺、止血止帶, 殺蟲斂瘡。 主治久瀉久痢, 滑洩漏精, 腸風下血, 崩漏帶下, 蟲積腹痛, 疥癬, 瘡瘍, 燙傷。 凡痢下赤白, 日夜數行不減者, 石榴皮可與鍛龍骨等配伍;凡腸風下血而屬熱者,
1、石榴皮治暴瀉不止及痢赤白:酸石榴皮, 燒存住, 不以多少, 幹為末。 空心, 米飲調下二錢。 (《袖珍方》引《經驗方》)
2、石榴皮治燙火傷:石榴皮研末, 加冰片、麻油調勻外敷。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3、石榴皮治產後瀉:酸石榴皮(米醋炒)、香附子。 上二味, 為末, 每服二錢, 米飲下。 (《朱氏集驗方》榴附散)
4、石榴皮治牛皮癬:石榴皮(炒炭), 研細末1份, 麻油2份, 調成糊狀。 用時將藥油搖勻, 以毛筆蘸藥勻塗患處, 每日2次。 (《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5、石榴皮治小兒冷熱痢:酸石榴皮三分(炙令焦, 銼), 黃連三分(去須, 銼), 赤石脂三分。 上藥搗粗羅為末。 以水二升, 煎至五合,
6、石榴皮治黴瘡:石榴皮、香附子各十錢, 甘草二分。 上三味, 以水一升, 煮取五合, 去渣溫服。 (《黴癘新書》石榴皮湯)
7、石榴皮治虛寒客于下焦, 腸滑洞泄, 困極欲死:酸石榴皮(微炒)、乾薑(炮)各一兩, 黃柏(去粗皮, 炙)、阿膠(炙令燥)各三分。 上四味, 粗搗篩。 每服四錢匕, 用水二盞, 煎至四分, 去渣, 空心溫服。 或無黃柏, 用黃連亦得。 (《聖濟總錄》石榴皮湯)
8、石榴皮治凍瘡久爛不愈: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 燒灰存性, 研末敷。 (《本草匯言》)
9、石榴皮治久痢成疳, 便下白色, 食不為肌膚:石榴皮(焙, 銼)二兩, 無食子四枚, 厚樸(去粗皮, 生薑汁炙)、乾薑(炮)各一兩半, 枳實、附子(炮裂, 去皮、臍)各二兩。
10、石榴皮治臁瘡:石榴皮煎取濃汁, 稍冷拂瘡上, 冷如冰雪即成迦。 (《世醫得效方》)
11、石榴皮治血痢日夜不止, 腹中疞痛, 心神煩悶:酸石榴皮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 去瓤), 當歸三分(銼, 微炒)。 上件藥, 搗細羅為散。 每服不計時侯, 以粥飲調下二錢。 (《聖惠方》)
12、石榴皮治丁腫惡毒:以針刺四畔, 用榴末著瘡上, 以面圍四畔灸之, 以痛為度, 仍用榴末敷上, 急裹。 經宿, 連根自出也。 (《肘後方》)
13、石榴皮治積年腸風下血不止:酸石榴皮二兩(慢火焙令黃), 側柏葉二兩(慢火煨令黃)。 上件藥, 搗細羅為散。 每于食前以木賊湯調下二錢。 (《聖惠方》)
14、石榴皮治寸白蟲:紫檳榔十個, 向陽石榴皮十七片。
15、石榴皮治痔瘡腫痛出水:石榴皮一兩, 黃柏五錢。 煎湯洗過, 以冰片一二厘, 納入痔瘡破爛處, 立效。 (《本草匯言》)
16、石榴皮治蛔去心痛, 腹中(疒虧)刺痛不可忍, 往往吐酸水:酸石榴皮三分, 檳榔(炮, 銼)一分, 桃符一兩半(碎銼, 分為五度用), 胡粉一分(微炒, 別研)。 上四味, 先粗搗篩前二味, 後以胡粉拌勻, 分為五服煎。 每服, 水一盞, 入一分, 酒半盞, 向煎至七分, 去渣, 空心溫服, 至晚再服。 (《聖惠方》石榴皮散)
17、石榴皮治虛勞尿精:石榴皮、桑白皮(切)各五合。 上二味, 以酒五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千金要方》)
18、石榴皮治脫肛:石榴皮、陳壁土, 加白礬少許濃煎熏洗, 再加五倍子炒研, 敷托上之。 (《醫鈔類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