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沒文化婆婆帶娃一個月,孩子越來越瘦,還住進了醫院

孩子的出生能夠讓一個家庭帶來的幸福感上升, 最開心除了孩子的父母, 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為了照顧孩子, 全家人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初為人母的母親由於經驗上的缺乏, 少不了孩子奶奶或外婆的幫助。 不過, 觀念上的差距, 也難免讓母親與奶奶之間出現在育兒方式上的矛盾。

劉女士是一位都市女性, 和老公結婚5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對於孩子, 大家都非常疼愛他, 特別是遠在鄉下的婆婆, 聽說張女士給她生了個孫子, 高興的連夜從鄉下趕了過來, 在醫院忙前忙後的照顧張女士, 並表示要 幫張女士分帶娃, 分擔他們的壓力。 張女士心想, 婆婆雖然沒什麼文化, 但也健康帶大了老公及小姑子, 經驗豐富, 便也就安心答應, 她萬萬沒想到, 婆婆的帶娃方式, 讓她們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

劉女士發現, 孩子哭鬧的時候, 婆婆總是缺乏耐心,

嚇唬孩子, 說什麼再哭就把她送給陌生人等;大熱天也會給孩子包上厚厚的衣服, 說擔心孩子生病;有時候東西掉在地上髒了, 她也會撿起來給女兒吃;劉女士礙于長輩的面子, 忍住脾氣跟婆婆交涉幾次, 可她依然我行我素, 還振振有詞地說, 弄錯有老話“吃的髒, 會當官”, 並說扔掉食物太浪費了。

讓劉女士爆發是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 劉女士發現寶寶越來越瘦, 而且經常拉稀, 原來胖嘟嘟的寶寶現在馬上變成瘦猴了, 劉女士心疼不已, 決定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 醫生檢查後表示, 孩子營養缺乏, 而且腸胃還有問題, 需住院觀察。 劉女士心想, 自己雖然母乳不足, 但都購買了優質的奶粉給孩子喝, 按理說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啊。

直到有一天劉女士大掃除的時候翻開婆婆房間衣櫃, 才明白了一切。 婆婆的衣櫃裡竟然有好多寶寶喝的奶粉。 於是她拿著奶粉去問婆婆, 婆婆才說出事情的原委。 原來本應該放6勺奶粉, 婆婆為了省錢就只放一半, 還說省下的奶粉可以等長大了之後再喝。 讓劉女士覺得更可氣的是, 奶粉拆了都很長時間了, 裡面都結塊了, 當天她便爆發與婆婆大吵了一架, 劉女士老公知道這個情況之後, 雖然責備了婆婆, 但劉女士明顯感覺到了老公夾在她與婆婆間的為難。

相信類似這樣的情況不少媽媽也遇到過, 沒辦法拒絕老人給自己帶孩子的熱情, 卻也不滿意老人帶孩子的方式方法, 怕給孩子帶來身心上的傷害。

其實, 這些傷害也不是不能避免, 真誠的溝通才是解決此類事件最好的方式。 初為人母的我們, 要感恩老人願意帶娃分擔壓力, 同時也應真誠的與他們交流溝通, 不能一棒子打死了他們那一代帶娃的方式, 可以一起分析傳統帶娃方式的利弊, 採用有利的方式, 再加上現代合理的帶娃方式, 最終讓孩子健康成長, 也營造出和諧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