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

春寒料峭如何防胃腸病

記者從多家醫院瞭解到, 到消化內科、急診科以及中醫科就診的胃腸病患者比平常增加了兩三成, 症狀大都是胃脘不適、脹悶或隱痛、泛酸、噯氣、食欲不振或進食後不易消化等, 有的人還會伴腹脹和腹瀉。

中醫專家提醒, 早春時節, 雖然天氣開始變暖, 但晝夜溫差較大, 天氣多變, 時有寒潮過境, 如果忽視自我保健, 極易引發胃腸道疾病或胃病復發。 因此, 防病的首要措施就是防寒, 包括防止受寒和過度的飲食生冷, 防止腹部受涼。 另外, 選用一些暖胃的藥膳調補脾胃也是不錯的方法。

原因:寒邪犯胃令脾胃陽氣受傷

廣州醫學院荔灣醫院中醫內科譚大剛主任中醫師介紹, 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 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 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 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 因此導致腸胃病多發。 具體來說, 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春天肝氣主令, 肝氣易犯脾胃;第二、春天多風, 乍暖還寒, 氣溫變化較大, 稍有不慎, 人體易受風寒, 在外邪之中寒邪最易犯胃, 寒為陰邪, 易傷陽氣, 如果受寒或飲冷過度, 使脾胃陽氣受傷, 就可出現胃腸的病變, 尤其是夏秋季有貪涼飲冷習慣的人, 到了冬春季節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就凸顯出來, 而現在廣州出現的陰雨寒冷天氣, 對脾胃的影響更為明顯;第三、早春節日較多, 飲食上如果暴飲暴食,

胃腸疾病就更易發生。

譚大剛表示, 胃病初起多為肝胃氣機壅滯, 久則胃失和降而致胃脘作痛。 因此, 一旦出現胃部不適, 應積極採取措施, 切不可久拖不治。

防範:自我按摩可助改善胃功能

那麼, 到底如何防範胃腸病發作呢?譚大剛表示, 主要應該注意以下五點:

1.首先是防寒。 包括防止受寒和過度的飲食生冷, 防止腹部受涼。 胃病患者要根據氣溫的升降適時增添衣服, 加強保暖。 夜晚睡眠時要蓋好被子, 盡可能減少因腹部受涼而引起胃病復發或加重的機會。

2.重視飲食調養。 胃病患者的飲食以溫、軟、淡、素為宜, 做到不吃過冷、過熱、過硬和過於刺激的食物, 進食要定時定量, 切忌暴飲暴食, 並戒煙酒。 如服藥則要注意服藥方法,

防止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

3.保持精神愉快, 心情舒暢, 情緒穩定。 中醫認為"思慮過度, 脾氣鬱結, 久則傷正, 運化失常", 說明緊張、焦慮等會影響脾胃功能。 那些邊吃飯邊思考問題, 把商務談判、工作會議帶到飯桌上的做法不可取。 另外, 細嚼慢嚥是養胃的重要原則。

4.注意勞逸結合。 要注意起居有時, 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 有勞有逸, 按時睡眠, 防止過度疲勞。

5.加強體育鍛煉。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開展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 能改善胃腸的血液迴圈, 增強胃腸蠕動, 提高胃腸抵抗力以及人體對氣候由熱轉涼的適應能力。

另外, 可以在此季節經常自我按摩胃腹部。 中醫認為, 適當的自我按摩可幫助改善胃功能。

具體方法是:兩手相疊於上腹部,

以胸骨柄劍突下為中心, 做順、逆時針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後同法在神厥穴(即肚臍)周圍揉摩各30~50次。 此外, 揉摩兩腿足三裡(左膝蓋骨外側下3寸, 脛骨外側上凹陷處)50~100次。 每天早晚兩次。

隨著按摩的堅持, 胃腸部會有反應, 或打嗝, 或腸鳴, 或肛門排氣等, 這些都是正常的良好的生理反應, 是對胃腸刺激調治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