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犀角地黃湯的組成及作用

【名 稱】犀角地黃湯

【出 處】《小品方》錄自《外台秘要》

【分 類】清熱劑-清臟腑熱

【組 成】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黃(24克) 芍藥(12克) 牡丹皮(9克)。

【功 用】清熱解毒, 涼血散瘀。

【主 治】熱入血分證。 1.熱擾心神, 身熱譫語, 舌絳起刺, 脈細數。 2.熱傷血絡, 斑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 舌紅絳, 脈數。 3.蓄血瘀熱, 喜忘如狂, 漱水不欲咽, 大使色黑易解等。 (本方常用於重症肝炎、肝昏迷、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尿毒癥、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白血病、敗血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熱等屬血分熱盛者。 )

【用 法】作湯劑, 水煎服,

水牛角鎊片先煎, 餘藥後下。 以水九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禁 忌】本方寒涼清滋, 對於陽虛失血, 脾胃虛弱者忌用。

【方 解】

本方治證由熱毒熾盛於血分所致。 心主血, 又主神明, 熱入血分, 一則熱擾心神, 致躁擾昏狂;二則熱邪迫血妄行, 致使血不循經, 溢出脈外而發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部位之出血, 離經之血留阻體內又可出現發斑、蓄血;三則血分熱毒耗傷血中津液, 血因津少而濃稠, 運行澀滯, 漸聚成瘀, 故舌紫絳而幹。 此際不清其熱則血不寧, 不散其血則瘀不去, 不滋其陰則火不熄, 正如葉天士所謂“入血就恐耗血動血, 直須涼血散血。 ”治當以清熱解毒, 涼血散瘀為法。 方用苦鹹寒之犀角為君, 涼血清心而解熱毒, 使火平熱降,

毒解血寧。 臣以甘苦寒之生地, 涼血滋陰生津, 一以助犀角清熱涼血, 又能止血;一以複已失之陰血。 用苦微寒之赤芍與辛苦微寒之丹皮共為佐藥, 清熱涼血, 活血散瘀, 可收化斑之功。 四藥相配, 共成清熱解毒, 涼血散瘀之劑。 本方配伍特點是涼血與活血散瘀並用, 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 涼血止血又無冰伏留瘀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