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文化之細說精氣血津液
導語:中醫文化是博大精深, 很多一些屬於跟一些體內經絡等等的關係。 在洗衣看來肚子疼就治肚子, 牙齒疼就治療牙齒, 但是在中醫看來其實各種病症就有對應的病症。 今天要帶大家瞭解的就是精氣血津液的關係失常會帶來什麼影響及他們之間的關係。
精、氣、血、津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其中任何一方失常, 都可以對其他三者產生影響, 以致其關係失調, 精氣血津液的關係失調。
臨床主要有以下幾種病理變化:精氣虧損、精血兩虛、氣滯血瘀、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和血隨氣逆, 以及津停氣阻、氣隨液脫、津血兩傷、津虧血瘀、血瘀水停。
1.精氣虧損
精氣虧損, 是指精虧和氣的虛損同時存在的病理狀態。 精可化氣, 氣能生精。 腎主藏精, 元氣藏於腎, 腎精的虧損, 可致元氣化生不足, 氣虛日久, 生化無力。 因此, 久病或年老體弱者, 均可因精虧傷氣或氣傷損精而致精氣兩虧病變。
2.精血兩虛
精血兩虛, 是指精虧和氣虛同時存在的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病理狀態。 腎藏精, 肝藏血, 精血互化, 以維持其動態平衡。 因此, 精血不足常表現為眩暈耳鳴、神倦健忘、頭髮枯槁稀疏脫落、腰膝酸軟, 或男子精少不育, 或女子月經失調、經少不孕等。
3.氣滯血瘀
氣滯血瘀, 是指指因氣的運行鬱滯不暢, 以致血液運行滯澀或障礙, 繼而出現血瘀的病理狀態。 多由情志內傷, 氣機阻滯, 影響及血;或因閃挫外傷, 傷及氣血, 因而氣滯和血瘀同時形成所致。 一般來說, 氣滯而血瘀與肝關係密切, 血瘀而氣滯則與心密切相關。
4.氣虛血瘀
氣虛血瘀, 是指因氣對血的推動無力而致血行不暢, 甚至瘀阻不行的病理狀態。 較多見於心氣不足, 運血無力病證, 以及氣虛血滯的肢體不用等病變。 且在老年病中, 氣虛血瘀, 更應注意。 多見驚悸怔忡, 喘促水腫, 或肢體癱瘓、痿廢等臨床症狀。
5.氣不攝血
氣不攝血, 是指因氣虛不足, 統攝血液功能減弱, 血不循經而逸出脈外, 導致各種出血的病理狀態。 多由氣虛病變發展, 脾氣虛損, 統攝失司所致。 此外, 諸如肺氣、肝氣、胃氣、腎氣虛虧, 亦可減弱氣之統攝功能而發生出血。 可見咯血、吐血、衄血、發斑、便血、尿血、崩漏等病證。
精、氣、血、津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其中任何一方失常, 都可以對其他三者產生影響, 以致其關係失調, 精氣血津液的關係失調。
6.氣隨血脫
氣隨血脫, 是指在大量出血的同時, 氣隨血液的突然流失而急劇脫散, 從而形成氣血並脫的危重病理狀態。 多由外傷失血, 或嘔血、便血, 或婦女崩中, 或急劇產後大出血等所致。 可見出血量多, 冷汗淋漓, 面色蒼白, 四肢厥冷, 甚則暈厥, 或見抽搐, 或見口幹, 脈芤或微細欲絕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