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入伏第一天必做這幾件事!這樣度夏的人不愛生病

沒有胃口、不停出汗、身體困乏……盼來了可以吃西瓜的夏天, 沒想到卻被節節攀升的氣溫熱昏了頭。

理想中的夏天是這樣的↓

而現實卻是↓

據中央氣象臺, 高溫天氣覆蓋三分之一中國, 多地啟動高溫黃色預警, 未來三天, 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39℃, 局地可超過40℃。

還有個更“可怕”的消息, 從7月12日起, 最毒辣的三伏天來了!今年三伏一共40天, 比以往更長, 更要注意暑期養生。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

如何健康、舒服地度過三伏天?《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 教你做好伏天最重要的幾件養生事。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教授 楊力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教授 沈雁英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研究員 莊乾竹

北京同仁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 王吉雲

1

風扇, 降溫要比空調好

空調可以迅速降溫, 但常吹空調會影響人的排汗功能。

排汗是人體自我調節的降溫過程, 長期呆在空調房中, 人體對溫度的調節能力就會降低, 中樞調節能力下降, 會引發各種不適。

最好少開空調, 用風扇代替來降溫。

多開窗, 加速空氣流通也有助於降溫。 特別是老人, 由於機體衰弱, 對溫度的調節能力有限, 更要少吹空調, 出門可帶把扇子。

即使吹空調, 也不要整天整夜地吹, 可以開一會兒再關;溫度也不要調太低, 保證室內外溫度不超過7℃,

注意不要讓空調直吹身體。

2

牛羊肉, 發散體內寒氣

夏季吹空調、喝冷飲容易使體內寒氣過重, 而羊肉、牛肉等熱性肉類可以溫陽散寒, 補中益氣, 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食用。

俗話有“伏羊一碗湯, 不用開藥方”, 足以見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熱性肉類時要注重葷素搭配, 溫涼互補。

吃涮羊肉火鍋時, 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 以平衡溫涼寒熱。

有牙痛、上火、發燒感染症狀和體質偏熱的人, 應忌食熱性肉類。

3

麵食, 補充人體能量首選

北方有句俗話, 叫“頭伏餃子, 二伏面, 三伏烙餅攤雞蛋”, 說的是老百姓過伏天的習俗。

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 這句俗語有一定道理。 以前生活條件差, 飲食選擇上較單調, 入伏後, 正是麥子豐收的季節,

以餃子、麵條、烙餅為代表的麵食大受歡迎。

伏天氣溫高, 人體新陳代謝會加快, 身體大量出汗, 對能量的需求增多。 餃子等麵食含糖類、B族維生素、多種礦物質, 可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熱量。 暑熱讓人們食欲不振, 麵食相對好消化吸收。

頭伏餃子

餃子皮是麵粉製成, 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素餡裡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肉餡能補充優質蛋白。 而且餃子餡一般都剁得很精細, 容易消化。

二伏面

吃碗熱湯麵, 身上發汗, 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需要注意的是, 麵湯中普遍含鹽較高, 要少喝;撈面, 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沖兩次, 這樣做會讓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 營養流失;炒麵, 通常用油多,

不建議常吃;燜面, 營養損失較小, 營養均衡。

三伏烙餅攤雞蛋

進入末伏, 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 天氣開始轉涼, 簡單方便的烙餅成了受歡迎的食物。

烙餅除了面裡的營養外, 其他營養素都嚴重不足。 所以吃烙餅時, 可以切幾片醬牛肉, 加把豆腐絲, 還可以加點新鮮蔬菜, 如黃瓜絲、胡蘿蔔絲。

4

綠豆, 祛濕又健脾

伏天濕熱較重, 容易導致脾虛, 要注意健脾護脾。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綠豆有健脾的功效, 可以適當喝些綠豆粥祛濕健脾。 中醫認為, 綠豆煮湯能夠消暑益氣、清熱解毒, 對於輕度中暑, 頭昏頭痛、胸悶氣短、無汗煩熱症狀能夠起到治療效果。

還應該適當多吃蔬果, 特別是維生素含量高的蔬果, 如番茄、西瓜、黃瓜等。

患有日光性皮炎的人需要注意,

要少吃光敏性食物, 如芹菜、菠菜等。 這些食物會加速皮膚對於光的敏感性, 加重對紫外線的過敏。

5

綠茶, 補水同時去火

伏天氣溫高, 人體容易脫水, 因此大量補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

補水時, 可以選擇喝點綠茶。 因為伏天人體流失的不僅是水分, 很多電解質也會流失掉。

綠茶清熱去火, 其所含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還可以對人體流失的電解質進行迅速補充, 進而維持體液的動態平衡, 能夠幫助消除倦意, 提神醒腦。

如果不宜飲茶, 也可以喝一點淡鹽水, 還可以通過吃西瓜、喝綠豆湯等方式來補充水分。

6

棉質衣褲, 排汗能力強

棉質衣服不僅舒適、柔軟, 吸汗能力也強。 所以, 伏天穿棉質衣服可以加速吸收身體排出的汗水,

迅速帶走體內的熱量, 從而達到降低體溫的效果。

衣服不要穿得太緊, 寬鬆的衣服也能讓汗液迅速離開體表。

深色衣服吸熱能力強, 可以選擇顏色較淺的衣服, 如白、淺黃、淡粉、淺藍等顏色。

睡覺時, 不要赤膊, 要身穿睡衣, 這樣可以護好腹部, 防止“風邪”進入體內, 傷及臟腑。

7

溫水澡, 消暑勝過沖涼

天氣炎熱, 不少人會選擇直接用涼水洗澡降溫, 其實這並不是正確的做法。

伏天氣溫高, 人體毛孔處於張開狀態, 代謝速度也較快, 直接沖涼, 會導致皮膚表面溫度驟降, 毛孔關閉, 血管驟縮, 體熱無法散出。

洗完後不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 還可能讓人四肢無力、肩膝酸痛, 甚至誘發關節炎和慢性腸胃炎。

伏天最好還是洗溫水澡, 水溫在35℃~37℃為最佳。這個溫度比皮膚溫高,卻比體溫低,非常適合消暑散熱。

有些老年人怕受涼,選擇用較熱的水洗,其實這樣也不對。溫度過高可能會使浴室中的含氧量降低,容易發生因缺氧導致的暈厥。

8

游泳,最避暑的鍛煉

人們常說“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

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於出現不適。

專家特別推薦游泳,因為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恒定,不易中暑。

在氣溫較高、陽光較強的中午、下午是不適合戶外運動的,容易被曬傷,還會增加中暑、脫水等風險。最好選擇傍晚,這時氣溫相對低,陽光也不那麼強烈。

9

心血管疾病,夏季高發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心腦血管疾病爆發的季節。研究顯示,氣溫達到35℃以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飆升。這是因為:

身體為了散熱,會使體表的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迴圈到體表,心臟等器官的供血相對就少了;

氣溫升高,心跳、血流速度會加快,心肌耗氧量也會隨之增加。

專家建議,夏天應隨時摸摸脈搏,觀察脈搏跳動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頭暈、乏力、胸悶、心悸等身體不適時。

正常情況下,人的靜息心率為70~80次/分鐘;對於老年人,在安靜狀態下正常的脈搏跳動頻率應該在60~90次/分鐘之間。

晨練別太早

建議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應儘量避開早間時段鍛煉。炎熱天氣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溫度高、濕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最好穿著淺色、透氣和寬鬆的棉質衣服,戴上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

保證水充足

夏季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血液黏稠,極易突發心腦血管事件。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於2000~2500毫升,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

溫差別太大

如果長時間身處溫度過低的空調房,猛一出門到高溫環境中,溫差的驟然變化,很容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引起血液迴圈障礙,誘發心梗或腦梗。▲(生命時報記者 王黎洋)

本期編輯:徐振羽

水溫在35℃~37℃為最佳。這個溫度比皮膚溫高,卻比體溫低,非常適合消暑散熱。

有些老年人怕受涼,選擇用較熱的水洗,其實這樣也不對。溫度過高可能會使浴室中的含氧量降低,容易發生因缺氧導致的暈厥。

8

游泳,最避暑的鍛煉

人們常說“夏練三伏”,並不是讓大家不分時間、地點、情況地去鍛煉。

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鍛煉方式必須量力而行,最好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既能起到鍛煉效果,又不至於出現不適。

專家特別推薦游泳,因為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恒定,不易中暑。

在氣溫較高、陽光較強的中午、下午是不適合戶外運動的,容易被曬傷,還會增加中暑、脫水等風險。最好選擇傍晚,這時氣溫相對低,陽光也不那麼強烈。

9

心血管疾病,夏季高發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心腦血管疾病爆發的季節。研究顯示,氣溫達到35℃以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飆升。這是因為:

身體為了散熱,會使體表的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迴圈到體表,心臟等器官的供血相對就少了;

氣溫升高,心跳、血流速度會加快,心肌耗氧量也會隨之增加。

專家建議,夏天應隨時摸摸脈搏,觀察脈搏跳動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頭暈、乏力、胸悶、心悸等身體不適時。

正常情況下,人的靜息心率為70~80次/分鐘;對於老年人,在安靜狀態下正常的脈搏跳動頻率應該在60~90次/分鐘之間。

晨練別太早

建議有心腦血管病史的人應儘量避開早間時段鍛煉。炎熱天氣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尤其要少去溫度高、濕度大、人口稠密的地方。

最好穿著淺色、透氣和寬鬆的棉質衣服,戴上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

保證水充足

夏季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血液黏稠,極易突發心腦血管事件。

每天的喝水量不少於2000~2500毫升,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

溫差別太大

如果長時間身處溫度過低的空調房,猛一出門到高溫環境中,溫差的驟然變化,很容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或擴張,引起血液迴圈障礙,誘發心梗或腦梗。▲(生命時報記者 王黎洋)

本期編輯:徐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