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腦脊髓炎症狀病因是什麼?

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是非常關鍵的, 因為我們的身體是否健康完全要看免疫系統是否正常。 當自身免疫系統出了問題, 恐怕各種各樣的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例如腦脊髓炎, 它是一種致命的化膿性腦膜炎, 如果搶救不及時, 很可能會面臨死亡。 那麼腦脊髓炎的病因和症狀都有哪些呢?

病因

直接病因尚不明確, 多數患者在出現脊髓症狀前1~4周有發熱、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病毒感染症狀或疫苗接種史, 包括流感、麻疹、水痘、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及EB病毒、巨細胞病毒、支原體等許多感染因數都可能與本病有關, 但其腦脊液未檢出病毒抗體, 脊髓和腦脊液中未分離出病毒, 推測可能與病毒感染後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並非直接感染所致, 為非感染性炎症性脊髓炎。

臨床表現

急性脊髓炎可見於任何年齡, 但以青壯年居多, 在10~19歲和30~39歲有兩個發病高峰。

其年發病率在1~4/100萬。 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各種職業均可發病, 以農民多見, 全年散在發病, 冬春及秋冬相交時較多。

急性脊髓炎的臨床表現為急性起病, 起病時可有低熱、病變部位神經根痛, 肢體麻木乏力和病變節段束帶感;亦可無其他任何症狀而直接發生癱瘓。

大多在數小時或數日內出現受累平面以下運動障礙、感覺缺失及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 運動障礙早期為脊髓休克表現, 一般持續2~4周後, 肌張力逐漸增高, 腱反射活躍, 出現病理反射。 脊髓休克期的長短取決於脊髓損害嚴重程度和有無發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等併發症。 脊髓損傷嚴重時, 常導致屈肌張力增高, 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 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痙攣, 伴有出汗、豎毛、尿便自動排出等症狀, 稱為總體反射, 常提示預後不良。 隨著病情的恢復, 感覺平面逐漸下降, 但較運動功能的恢復慢且差。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早期表現為二便瀦留, 後隨著脊髓功能的恢復, 可形成反射性神經源性膀胱。

急性脊髓炎病程一般為單向, 但是在一部分患者中, 急性脊髓炎為其首發症狀, 病灶繼而可以累及到視神經, 大腦白質或再次累及脊髓, 從而演變為視神經脊髓炎, 多發性硬化或者復發性脊髓炎。

檢查

優先選擇的檢查為脊髓MRI和腦脊液檢查。

1.脊髓MRI

典型MRI顯示病變部脊髓增粗, 病變節段髓內多發片狀或斑點狀病灶, 呈T1低信號、T2高信號, 強度不均, 可有融合。 但有的病例可始終無異常。

2.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壓力正常或增高, 若脊髓嚴重腫脹造成梗阻則壓頸試驗異常。 腦脊液外觀無色透明, 細胞數、蛋白含量正常或輕度增高, 淋巴細胞為主, 糖、氯化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