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程度越高越易患老年癡呆
我國老年癡呆症呈不斷上升趨勢, 已佔據老年病的首位“殺手”位置, 而其中高級知識份子得病率占到20%以上, 且每年以5%的比例不斷攀升。
專家提醒:請關注退休賦閑在家的中老年知識份子的健康, 別讓“老糊塗”誤了診。
人老糊塗, 千萬別當是正常
近幾年來, 許教授一直致力於老年癡呆病的臨床治療和研究, 在臨床中, 他發現, 許多前來就診的“老年癡呆症”患者, 多數都是從事文字、技術等方面的工作, 而他們一旦退休, 離開繁忙緊張的工作崗位, 許多人不能及時調整心態、變換角色, 以至於患上了“老年癡呆症”,
錢女士的父親, 67歲, 得病前是一位從事城市道路設計的高級工程師, 退休前為所在城市成功地設計了無數條合理、通暢的道路, 成績斐然, 並多次獲獎。 可是退休的幾年後, 老伴由於生病離開了他, 他一個人在家裡怎麼呆著都不舒服, 孝順的兒女們也想著法的來陪他, 還為他買來一隻可愛的小狗, 可是他就是不喜歡, 之後兒女們發現他越來越怪, 經常把兒子叫成女兒, 把廚房當成衛生間, 一向愛整潔的父親變得邋遢不堪, 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 甚至失語、失憶、出門走失, 家裡根本不敢離人。 兒女們也不相信自己的父親得了“老年癡呆”,
人並非越老越糊塗, 預防最為關鍵
老年癡呆症, 是一種慢性的大腦退行性變性疾病, 常見的有阿爾茨海默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 臨床表現為進行性遠近的記憶力障礙, 分析判斷能力衰退、情緒改變、行為失常, 甚至意識模糊。 是目前影響老年人生存品質的主要疾病之一, 給家庭和社會造成相當大的負擔。
大腦的逐漸退化是生理上的自然規律, 一般認為人到中年後, 腦的功能和結構即產生老化, 大量神經細胞退化, 大腦開始萎縮, 同時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都會出現退行性改變, 腦血流量也比年輕時減少約17%。 腦功能衰退的早期表現為記憶力減退。 所以, 長期以來總認為老年人的記憶力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越來越差, 是由於腦細胞減少、腦萎縮所致。 然而, 有科學家發現, 人的大腦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一些能經常積極用腦的健康老年人, 其傳遞資訊的細胞樹突數並不減少,
同時, 許教授也建議:老年人不必對老年癡呆談虎色變, 重要的是講求方法, 做好預防。 首先是防止動脈硬化。 老年人可常吃一些健脾補腎類食品, 如山藥、大棗、薏米;其次是注意智力和身體機能方面的訓練。
九大信號可預知老年癡呆症
據許教授介紹:如出現以下九種信號,
1、記憶障礙。 常常表現為“丟三落四”、“說完就忘”, 同一問題反復提問;
2、視空間技能障礙。 不能準確地判斷物品的位置, 找不到自己的房間、床, 分不清衣服的左右、反正;
3、語言障礙。 雖然口若懸河, 可是聽者卻不能聽清他的話語, 口吃而含糊;
4、書寫困難。 寫出的內容詞不達意, 甚至寫不出自己的名字;
5、失用和失認。 原來可以熟練地騎車、游泳, 病後不會了, 不認識自己的親人和熟悉朋友的面孔;
6、計算障礙。 購物不會算帳, 嚴重的連最簡單的加、減法也不會了;
7、判斷力差, 注意力分散。
8、精神功能障礙。 常常出現狂躁、幻覺、性格改變等;
9、運動障礙。 無目的的來回走動、到處開門、關門, 大小便失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