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 為何小兒頻頻長“風團”?
圖/東方IC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皮膚科教授 席麗豔
文/羊城晚報記者 陳映平 通訊員 王海芳
春暖花開, 皮膚科門急診的小兒患者逐漸增多。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皮膚科教授席麗豔介紹, 過半患兒是因蕁麻疹而來, 他們身上長了不少風團, 又腫又癢, 不少小朋友甚至多次復發, 這讓家長一頭霧水, 搞不清孩子到底是惹了什麼禍。 為何此時會這麼多小朋友“中招”?應該如何預防?我們請專家深入分析, 讓兒童遠離蕁麻疹的困擾。
病因:主要為過敏和感染
蕁麻疹俗稱“風團”, 是皮膚科門急診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
小兒蕁麻疹多為急性蕁麻疹, 通常發病突然, 皮膚異常刺癢, 隨著癢感和搔抓迅速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紅色或蒼白色風疹塊;有的為環狀, 也可互相融合成大片, 約10分鐘到幾小時內很快消退, 不留任何痕跡。 多數患兒除皮膚奇癢外, 沒其它不適感, 少數患兒內臟受累出現發燒、頭疼、氣憋、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不適, 嚴重時可有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
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蕁麻疹的呢?席麗豔介紹,
(1)最常見之一——過敏
席麗豔指出, 不同年齡階段, 引起蕁麻疹的飲食種類不同。 比如嬰兒以母乳、牛奶、乳製品餵養為主, 可引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牛奶及乳製品的添加劑有關。 隨著年齡增大, 嬰幼兒開始增加輔食, 其中雞蛋、肉鬆、魚鬆、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為過敏的原因。 學齡前期及學齡期兒童喜歡吃零食, 零食種類及正餐食品較多, 因此食物過敏的機會增多, 諸如果仁、魚類、蟹、蝦、花生、蛋、草莓、蘋果、李子、柑橘、各種冷飲、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因。
其次, 各種花粉、動物毛髮皮屑及蟲咬等因素也容易引起小兒蕁麻疹。 特別是在春天, 各種蛇蟲鼠蟻出沒, 活動頻繁, 而小朋友缺乏自製能力, 喜歡到室外、野外、樹叢及傍晚的路燈下玩耍, 往往易被蟲咬或與花粉、粉塵、蟎等接觸引起過敏。 所以, 這個季節裡, 出現蕁麻疹的患兒特別多。
(2)最常見之二——感染
感染也是小兒蕁麻疹不可忽視的原因, 主要感染源包括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的感染等。 由於在兒童期及幼兒期的小兒抵抗力偏低, 特別容易患各種感染, 因此化膿性扁桃腺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為蕁麻疹的誘發因素。
預防:增強免疫力
小兒蕁麻疹發作大多數是短暫性的,
對於小兒蕁麻疹的護理也非常重要。 不能讓孩子用手抓撓患處以免越抓越癢;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鮮類的食物;注意居家衛生, 防蟲防蟎, 外出活動時, 避免孩子接觸花粉類物質, 避免在樹底、草叢等處活動;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 加強身體鍛煉, 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身體免疫力強, 避免感染也能預防蕁麻疹。
Tips
小兒蕁麻疹的治療
對於小兒蕁麻疹的治療, 專家指出首先要查明過敏原(主要通過小兒血清過敏原測試)或感染, 積極避免過敏原或消除感染, 並配合抗過敏治療。 一般為口服抗組胺藥, 如芙必叮、苯海拉明糖漿、酮替芬等, 外用抗過敏止癢藥膏,
(《春暖花開, 為何小兒頻頻長“風團”?》由金羊網為您提供, 轉載請注明來源, 未經書面授權許可, 不得轉載或鏡像。 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 8713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