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翠雀花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Cuì Què Huā

【別名】小草烏(《植物名實圖考》), 貓眼花(《中藥通報》(3)6:251, 1957), 雞爪連(《吉林中草藥》), 百部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飛燕草(《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鴿子花(《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鸚哥草(《甘肅中草藥手冊》), 玉珠色窪(藏名)。

【來源】為毛莨科植物翠雀的全草或根。 7~8月採收, 漂洗, 切段, 曬乾。

【原形態】

翠雀, 又名:大花飛燕草。

多年生草本, 高35~65釐米。 莖具疏分枝。 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圓, 醑形, 長2.2~6釐米, 寬4~8釐米, 3全裂, 裂片細裂, 小裂片條形, 寬0.6~2.5毫米。 總狀花序具3~15花, 軸和花梗具反曲的微柔毛;花左右對稱;小苞片條形或鑽形;萼片5, 花瓣狀, 藍色或紫藍色, 長1.5~1.8釐米, 上面1片有距, 先端常微凹;花瓣2, 較小, 有距, 距突伸於萼距內;退化雄蕊2, 瓣片寬倒卵形, 微凹, 有黃色髯毛;雄蕊多數;心皮3, 離生。 蓇葖果3個聚生。 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草地、固定沙丘。 分佈雲南、山西、河北、寧夏、四川、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西藏等地。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生物鹼甲基牛扁亭堿。

【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苦, 寒, 有毒。

【功能主治】

①《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瀉火止痛, 殺蟲。

②《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抗菌除濕, 殺蟲治癬。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含漱, 搗汁浸洗;或研末水調塗擦。

【注意】不可內服。

【附方】

①治風熱牙疼:飛燕草五分至一錢。 水煎含漱, 不可咽下。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②治疥癬:飛燕草配苦參研末調擦。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③治頭蝨:鮮雞爪連全草, 搗碎, 水浸洗頭。 (《吉林中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