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什麼
文章導讀
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漬總膽紅素濃度超過了34.2μmol/L時,
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
也稱為顯性黃疸。
黃疸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究其機制而言可以分為五類:1.膽紅素生成過多2.肝細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細胞量減少3.肝細胞破壞結合膽紅素外溢4.肝內型膽汁鬱積性黃疸5.大膽管的梗阻引起的黃疸。
黃疸的治療原則是在明確原發病的基礎上針對病因治療、對症治療。
新生兒剛出生的時候都會先做一項去黃疸的措施, 但是家長們並不都瞭解黃疸究竟是什麼。 甚至認為除了剛出生的小寶寶不會有人患上這種疾病, 這都是因為不瞭解黃疸這種疾病。 不瞭解也造成了一旦生病, 病急亂投醫耽誤正常治療時機的現象。
那麼黃疸究竟是什麼呢?黃疸有那些明顯的特徵呢?黃疸一般高發與那些人群呢?發生黃疸的原因有哪些呢?很多家人發生黃疸時都會向醫生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 下面做出簡單的介紹。
黃疸是常見症狀與體征, 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 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 因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 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 故黃疸患者鞏膜黃染常先於黏膜、皮膚而首先被察覺。 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 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 可以瞭解到黃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 一般變現為皮膚出現黃色等。 黃疸分為不同的種類, 不能一下子斷定是哪種, 需要去醫院找到專業醫生做出判斷。 瞭解到這些知識之後, 就像揭開一道神秘的面紗, 不會再過分恐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