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觀”的境界

“觀”的進程大體上同於“止”。 也是由粗至細, 由外及內, 由外絕攀緣漸至內伏散動。 一般分為四種“觀”:
1、簡擇諸法:緣諸法盡所有性——蘊處界諸事邊際相起觀, 如五停心觀等。
2、最極簡擇:緣諸法如所有性——四諦、真如、三法印、空、無相、無願等起觀。
3、普遍尋思:即由有分別作意, 隨“尋思行慧”思量推察所聞所受持的法相。
4、周審觀察:即委細推求, 隨“伺察行慧”審細觀察所聞所受持的法相。
正確、巧妙地運用“觀”的方便, 是佛教“氣功”的一大學問, 也是一大優勢, 它能產生較之“止”更深一層的身心輕安, 達成“心一境性”。 先則是“觀”因“止”力得以排除邪思雜念,

進行集中而有力的思維活動, 繼則“止”因“觀”力, 更能起到高度集中抑制邪思雜念的效能。 到功用純熟, 即止即觀, 即觀即止, 止觀雙運, 就能較快地使禪定進入深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