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竹筍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Cì Zhú Sǔn
【英文名】shoot of Chinese Thorny Bamboo
【別名】箣竹、竻竹筍、竹筍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
採收和儲藏:5-6月採收,
【原形態】高大竹類。 竿高15-24m, 直徑8-15cm, 尾梢略彎;節間長20-26cm, 常光滑無毛, 惟其基部1、2節常於節下環生1圈灰白色絹毛;節處稍突起, 解籜後在其籜環上暫時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校常自竿基部第1、2節上即開始, 竿下部的為高大竹類。 竿高15-24cm, 直徑8-15cm, 尾梢略彎;節間長20-26cm, 常光滑無毛, 惟其基部1、2節常於節下環生1圈灰白色絹毛;節處稍突起, 解籜後在其籜環上暫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1、2節上即開始, 竿下部的為單技, 向下彎供, 其上的小枝多短縮為硬刺, 且相互交織而成密刺叢, 竿中上部分枝為3至數枚叢生。 籜鞘遲落, 革質, 近底緣處密生暗棕色刺毛, 先端近截形;籜耳近相等, 長圓形至倒卵形, 有波狀皺褶,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河流兩岸或村落附近。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南、西南諸地。 亦有栽培。
【性味】苦;甘;涼
【功能主治】清腸止痢;消積。 主痢疾;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0-60g。 外用:適量, 搗敷。
【注意】贊寧《竹譜》:食之落人發。 (引自《綱目》)
【各家論述】《嶺南采藥錄》: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筍、酒精、車前子、鹽, 同搗敷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