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防病效果好 但不是想刮就能刮
聽說刮痧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那可以隨身攜帶刮痧板, 想刮就刮, 以這麼做嗎?
中醫師表示:刮痧是一種泄法, 不能想刮就刮,
從中醫來講, 泄法主要針對實症, 把身體多餘的能量、毒素通過刮痧等方式加快排泄出體外。 刮痧主要是以治病為主, 其次才是保健作用。 如果過度使用泄法, 有可能使人更加疲憊, 甚至還可能加重疾病。
那麼, 刮痧適合用於哪些疾病呢?
刮痧適用的疾病範圍比較廣, 但效果是因人而異的。 如咳嗽、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腹瀉、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痛經、小葉增生、頭痛、食欲不振、牙痛、鼻竇炎等, 都可以採用刮痧療法。 但需要提醒的是, 如果患以上疾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 建議採用綜合性的治療方法, 而不能單純依靠刮痧。
患有以下疾病也不適合刮痧, 如白血病等出血性疾病、經期、孕婦、皮膚病、心衰、腹水、嚴重糖尿病、動脈硬化者等。
刮痧的部位是根據疾病本身而定的, 但常用的部位有大椎、肩頸、喉嚨兩側、脊椎、脊椎兩側的肌肉、肘窩、膕窩等部位。 對於普通人來說, 不瞭解經絡, 可以採用“哪兒痛, 刮哪兒”的方法, 如腹瀉, 可以刮肚臍周圍的穴位。
刮痧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小孩子皮膚比較嫩, 不建議上小學之前的孩子刮痧。
2、過饑、過飽、過渴、過分疲勞、醉酒等情況下也不要刮痧, 可在飯後1小時刮痧。
3、刮痧過程中要注意保溫。 刮痧後半個小時不洗冷水澡。
4、刮痧後要注意水分的補充, 可飲用1-2杯溫水。
5、痧沒退, 不能再次進行刮痧, 以免傷皮膚。
6、不建議在骨頭部位進行刮痧, 如脊椎, 脊椎上都是骨頭, 如果力度掌握不好, 易受傷, 太陽穴周圍血管分佈密集, 也不建議自行刮。
刮痧有哪些手法
1.病人取舒適體位, 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 並用溫水洗淨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 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複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 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 或每次都由內向外, 不得來回刮動。 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 直到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 根據病情需要, 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 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 按部位不同, “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 刮痧之後, 應用手蘸淡鹽水在所刮部位輕拍幾下。
6.應用較小的刮匙, 可在穴位處施術。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裡、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 在穴位處刮痧, 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 還可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 本法適用於腹痛、煩亂、胃腸型感冒、暑熱噁心, 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上一篇:手腳很愛出汗 那是因為脾虛濕氣重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養生防病刮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