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學學宮廷“降溫祛暑湯”

盛夏酷暑曬得人疲軟無力, 頭昏目脹, 一味貪涼飲冷容易讓人上吐下瀉。 那麼在清朝, 宮廷裡的人是如何消暑的呢?

三款御用消暑湯。 清代宮廷中舊例, 每年暑月(農曆五月初一至七月十五)在乾清宮、壽安宮、養心殿、軍機處、壽藥房等處發放暑湯, 供妃嬪、王公大臣等飲用, 預防暑病, 最常出現的當推香薷湯和暑湯。 香薷湯由香薷、甘草、扁豆、赤茯苓、黃芪、厚樸、陳皮、菊花等組成, 以水熬湯。 暑湯方由香薷、藿香、茯苓、陳皮、炒扁豆、厚樸、木瓜、滑石、甘草、檀香、烏梅、伏龍肝、黃芪、麥冬、炒白術等組成, 以水熬湯。 兩方藥物組成,

皆以芳香化濕、健脾行氣藥為主, 同時兼顧清暑熱和固表生津。

在中暑後調理方面, 生津代茶飲很管用。 用沙參、麥冬、竹茹、益元散煎湯代茶, 能益氣生津、清心利小便。

解膩消暑酸梅湯。 清朝歷代皇帝皆愛茶, 尤以乾隆皇帝為甚。 滿洲人好漁獵、喜肉食, 常在食用高熱油膩的肉類後, 飲用一種玉米麵發酵的酸湯子作為飲料。 來到北京城後, 由於生活環境的變化, 繼續飲用酸湯子容易使過剩的糖分轉化成脂肪, 造成體重增加, 因此乾隆皇帝下令對飲食結構進行調整。 禦茶房絞盡腦汁, 才調製出了能代替酸湯子的酸梅湯。 酸梅湯採用烏梅、桂花、甘草、山楂、冰糖一併熬制, 消食解膩、生津止渴。

祛暑藥清宮藥錠子。 每年端午節前,

清宮內府會製作一些防暑藥, 用於賞賜和不時之需。 主要有:紫金錠、蟾酥錠、離宮錠、鹽水錠、避暑香珠、大黃扇器等。 藥錠子劑型特殊, 所用藥材也多珍貴之品, 因此既是藥物也是工藝品。 藥錠大多十分芳香, 以起到芳香避穢、醒脾清暑的作用。

清宮防暑方在祛濕和生津上下足功夫, 相當於給體內安裝了空調;而藥錠則是個隨身攜帶的小空調。 如此, 內外得以肅清, 令人神清氣爽。

■ 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 主任醫師 姚衛海 陳欣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