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寨卡病毒離中國有多遠

世界衛生組織(WHO)1月25日發出警告, 寨卡病毒已散播至整個美洲, 只有加拿大和智利暫時倖免。 寨卡病毒這個陌生的名字隨著媒體報導進入大眾視野。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病毒?會帶來哪些健康傷害?離中國又有多遠?這一系列問題引發公眾關注。

寨卡(Zika)病毒於上世紀40年代在非洲被發現, 此後傳播到非洲各地、南太平洋等地, 近期擴散到拉美。 目前的研究認為, 該病毒主要由生長在熱帶 環境中的伊蚊傳播, 現已知多種伊蚊都可以傳播這種病毒。 寨卡病毒之所以半個多世紀不為世人所知, 是因為它引起的症狀比較輕微,

類似登革熱的溫和形式。 只有 約20%的感染者會表現出發熱、皮疹、關節疼痛、結膜炎等輕微症狀, 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 極少有人需要住院治療, 尚無死亡案例。 不過, 寨卡熱的症狀至今 沒有特效疫苗和治療藥物。

2014年以來, WHO已發現寨卡病毒在美洲存在本土流行。 當前, 寨卡病毒在美洲的傳播出現上升態勢, 疫情存在跨境傳播風險。 其中, 巴西的疫情最為 嚴重, 目前已報告近4000宗病例, 有21個州(巴西全國有26個州)受此病毒影響。 由於最近發現該病毒可能會干擾胎兒神經系統發育, 導致胎兒流產、新生 兒小頭畸形甚至死亡, 使得這種被人們忽視的病毒似乎一下子“蘇醒”了。 薩爾瓦多、哥倫比亞、洪都拉斯和厄瓜多爾等南美國家甚至向女性發出了避孕警告。

據法新社1月22日報導, 三個月前, 巴西首次出現了關於寨卡病毒與小頭症存在關聯的新聞。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克利斯蒂安林德梅爾解釋說, 畸形可能 與多個因素有關, 但寨卡病毒“似乎是主要可疑因素”, 病毒與小頭症之間的關係仍在研究中。 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的一篇報導指出, 到2016年, 巴西衛生 部只能“確認134例小頭畸形與寨卡病毒相關”, 其他病例仍處於調查中。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二科主任陳志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 目前國內尚未發現寨卡病毒及其引起的寨卡熱, “瞭解這種病毒的專家應該也不多”。 綜合國外 的資料, 寨卡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傳播, 這種蚊子在南方比較多。

據統計, 北京大約只有6%的白紋伊蚊, 是傳播登革熱的載體之一。 武漢大學醫學病毒學研究所所長 楊占秋表示, 隨著當前全球人群流動加速, 寨卡病毒由南美地區傳入我國, 並在南方熱帶地區流行是有可能的, 但不可能引起大範圍的流行。 至於北方溫帶、寒帶地 區, 並不適宜該病毒的生存, 流行的可能性很小, 國人不必恐慌。 這一觀點與英格蘭公共衛生局相似, 這一官方機構指出, 寨卡病毒不會自然出現在英國。

考慮到近期和未來數月的感染傳播模式, 多國衛生機構給出了建議。 1月15日,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佈拉美和加勒比海14國旅行警告, 稱蚊子叮咬傳播的寨卡病毒正引發疫情, 公民應慎重前往上述地區,

孕婦尤須警惕。 如果必須前往上述地區, 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在當地做好防蚊蟲準備。 上海出入 境檢驗檢疫局透露, 目前我國還沒有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例報告, 但同時提醒, 近期如準備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區, 應做好防蚊措施, 包括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 露部位塗抹防蚊水等。 如有發熱、頭痛以及紅疹等症狀或體征, 應在入境時主動向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申報, 並儘快就醫, 就診時應告知醫師旅行史等相關訊息。 楊占 秋建議, 育齡期婦女儘量不要前往南美地區。 由於寨卡病毒可導致新生兒神經發育畸形, 因此孕期前3個月要加強管理, 避免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