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虎背熊腰≠身體壯,強身健體試試捏脊法

【經典描述】

“這廝倒是一條好漢, 狗背驢腰的, 哦, 是虎背熊腰。 ”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

【釋義】

虎一樣的背, 熊一樣的腰。 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

提起成語“虎背熊腰”, 很多人認為就是形容一個人身體健壯, 如果以前身材還好,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卻出現了背部脂肪堆積, 變成“虎背”, 那就不一定是健康的表現了。

脊背是人體的一個重要部位。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 脊柱中有脊髓是大腦的延伸, 神經從脊髓分支出來, 散佈到全身各處, 大腦通過脊髓和神經網路指揮全身的活動。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脊背正中是督脈, 是總督全身陽氣的一條經脈。 脊背兩旁是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循行部位最廣的一條經脈, 陽氣最多, 而且膀胱經跟腎經相表裡,

腎主水, 膀胱於是總管全身的水液代謝。 膀胱經還聯繫著其他的腑髒, 比如肺腧、厥陰腧(心包腧)、心腧、膈腧、肝腧、膽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腸腧、小腸腧、膀胱腧, 都在膀胱經上, 分佈於督脈兩側。 所謂“腧”, 就是轉輸、輸注之穴, 對於保養臟腑和治療臟腑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脊背是全身氣血運行的大樞紐。

那麼, 如何保健自己的脊背呢?

您不妨試試中醫的捏脊。 捏脊手法簡易, 操作方便, 療效明顯, 捏脊治療小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疾病, 是一種常見的推拿按摩手法, 所以也使很多人誤認為, 捏脊療法僅適用于小兒。 實際上, 老年人通過捏脊可以幫助止痛, 促進背部氣血循環, 減少背部脂肪堆積, 還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

消除疲勞。

捏脊是在後背的膀胱經和督脈上操作, 上捏脊是從長強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 督脈主一身之陽氣, 督脈上幾個主要穴位都是升陽的穴位。 根據經絡按摩“順經為補, 逆經為瀉”的原則, 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陽, 屬補法, 所以高血壓患者不適宜。 下捏脊順序跟上捏脊相反, 逆瀉督脈, 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 屬於瀉法, 平時多用於實熱證, 比如發燒、熱性便秘的治療。

施術時患者的體位以俯臥位或半俯臥位為宜, 務使臥平、臥正, 以背部平坦鬆弛為目的。

手法一:用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合, 挾持肌膚, 拇指在後, 食指、中指在前。 然後食指、中指向後撚動, 拇指向前推動, 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

手法二:手握空拳, 拇指指腹與屈曲的食指橈側部對合, 挾持肌膚, 拇指在前, 食指在後。 然後拇指向後撚動, 食指向前推動, 邊捏邊向項枕部推移。

捏脊療法操作時, 如果感覺比較疼, 可以在捏脊前輕揉脊背部, 慢慢適應。 捏脊時, 要注意保暖, 避免受涼, 捏脊後注意補充水分;若脊柱部位的皮膚有外傷或感染, 不適合捏脊;飯後也不宜立即進行捏脊, 需休息兩小時後再進行;若伴有高熱、高血壓、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捏脊療法。

科普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楊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