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後,
是需要獨立生活的,
獨立生活就需要孩子具有自理能力,
但是現代年輕的人平時忙於工作,
在照顧孩子上面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大多數都是爺爺奶奶來照顧寶寶,
老年人照顧寶寶的方式很多已經是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嗎,
那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雖然家長們都知道孩子今後的獨立生活,
不可沒有自理能力。
但雖,
由於現代的父母特別的母親們,
因家裡只有一個孩子而不知該怎麼對孩子好,
恨不得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做了,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對孩子的愛。
因而忘記了自己的教育責任——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自已的事情自己來做,
不依賴他人。
1 家長一定要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
家長缺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識,
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心疼孩子,
不願意讓孩子“受苦”,
怕孩子不小心磕著或碰著。
另一方面是家長的怕麻煩,
有些家長對我說: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時間,
自己也就替他做好了。
孩子的自理能力與責任心是緊密相連的,
如果孩子的家長在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時,
沒有給予適當的教育和訓練,
那麼他就會喪失做人的一種能力,
無法站在已有的經驗高度上體會對他人的責任心,
包括對父母。
這個男孩一定認為父母既然能為自己做好一切事情,
那麼他們自然可以處理好這種焦慮,
自己完全不用理會父母的這種焦慮。
事實上,
這種完全忽略孩子自理能力的教養方式,
既害了孩子,
也害了父母自己。
2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從讓孩子學做家務開始。
家長在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時候,
除了訓練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
還要特別強調訓練孩子學做家務。
如讓孩子自己做早點,
洗襪子,
拿牛奶,
買東西等。
家長在吩咐孩子做家務時要有耐心,
孩子主動幫助做家務應得到鼓勵。
家長還要讓孩子們懂得讓他們做家務就算完事,
而是要培養他們獨立、勤勞、剛強、負責任的心理品質,
以及鍛煉他們的自理能力。
3 家長對孩子做的事應以鼓勵、肯定為主。
由於孩子年齡小,
認識水準不高,
考慮問題不周全,
力氣小,
在做事的過程中,
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
大人不應因此指責孩子,
更不能懲罰孩子,
而應首先鼓勵孩子做得對的地方。
對於孩子有失誤的地方,
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
找到問題所在,
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準。
這樣的教育方法,
不僅可以鍛煉孩子和自理能力,
而且極大地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對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將產生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