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潛伏殺手:心理亞健康

亞健康有許多種表示的方式。 假如你覺得疲累, 那是身體健康開始滑坡的徵兆, 但如果你的心理健康出現危機的時候, 可能你很久都不能發覺。 心理亞健康的危害病不遜于生理上的, 我們可以從下面事件上瞭解這一點。

心理亞健康狀態的危害性多年來一直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在很多情況下心理亞健康狀態對我們的影響比軀體疾病要大得多。

噁心、嘔吐、無緣無故地緊張、長期陷入情緒低潮期, 要麼狂躁不安, 要麼無精打采, 到醫院裡檢查, 結果卻是“身體一級棒”!這時候, 你應該想想, 自己是不是已陷入“心理亞健康狀態”了!其實,

如果條件允許, 看心理醫生也應該成為白領的“習慣動作”, 像打球、洗桑拿一樣, 成為日常放鬆活動的一種——

精神強迫症:公司老總——害怕留下把柄。

某公司老總宋先生每天離開辦公室前, 都要趴在地上, 仔細翻查辦公室裡的每個角落, 將凳子、桌子通通翻過來, “搜集”那些掉在地上的紙片、紙條, 逐個撕碎, 連字紙簍裡的廢紙也不放過。

他就像嗅覺靈敏的獵狗, 搜尋所有可能存有字跡的東西, 生怕哪張紙上留有他的簽名, 被人盜去破壞他的公司和財產!在醫生的誘導下, 宋先生終於找到了病因——因為太寵愛孩子, 怕一時的大意給家庭帶來厄運, 以至於常常“地毯式搜尋”——他得了強迫症!

醫生建議:服藥治療以外,

宋先生必須在辦公室裡放個碎紙機, 隨時隨地“毀屍滅跡”。

抑鬱症:新近升職——背後有人指指點點?

“突然被老總提到顯要的位置, 心理來不及做準備, 我就一下子陷進迷途!”

鄭先生年近40, 被調到公司另一個部門做負責人。 離開舊部下以後, 他一直覺得不舒服, 總覺得新部下在自己背後指指點點。 因為對環境不熟悉, 鄭先生也無法在短期內適應自己的新工作, 心情愈發煩躁, 腦子裡整天盤算怎麼“逃班”。 最後, 他成了抑鬱症患者, 每天窩在家裡不肯出門, 做什麼事都沒有興趣。

產後抑鬱症:新媽媽——孩子養不好怎麼辦?

產後抑鬱症是“最危險的抑鬱症”!不僅新媽媽產後會得抑鬱症, 甚至連產前, 她們也可能有抑鬱症的表現!生育之前,

她們擔心孩子會畸形, 不敢看電視、不敢感冒、不敢打電話、不敢……孩子出生之後, 她們又有了新的擔心——回去工作以後, 是否保得住原來的位子, 孩子會不會發生意外, 要怎麼教育才妥當……

一般母親過一星期就能完全適應角色轉換, 脫離產後抑鬱的陰影。 但是, 一些有嚴重“產後抑鬱症”的媽媽, 會有很強烈的自殺衝動, 她們在自殺前, 常常擔心別人照顧不好自己的小孩, 狠狠心就會向孩子“痛下殺手”!美國一起母親謀殺5個孩子的案例, 就是“產後抑鬱症”的惡果。

醫生建議:“產後抑鬱症”的母親要學會自我調整, 身邊的人不要只忙著給產婦“吃吃喝喝”補身體, 也要時刻關心她們的心理狀態。

除了以上三種“心病”,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了以下症狀,

也要特別小心哦—— 濫用藥物症:愛吃藥也是病

人已經躺在床上, 心還留在辦公室裡, 想的是明天要聯繫的客戶, 開會發言的提綱。 鬧鐘明明白白地顯示淩晨3點, 如果再不去“會周公”, 明天下午開會鐵定要打哈欠!無奈之下, 翻出安眠藥, 先吞一細微性過今晚。 一次、兩次、三次, 以後每晚都需要一粒安眠藥, 否則就輾轉難眠!

知識焦慮症:求知欲強也是病

人們對資訊的吸收成倍增長, 而人腦的思維模式, 還沒能調整到適應這樣的吸收速度。 這時, 大腦“收支”極度不平衡, 腦子被迫吸收過量資訊, 就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緊張和強迫反應。 “知識焦慮症”的症狀, 非常類似於焦慮症——突發性地噁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

發病間隔不一定, 每次病發時間也不一定。

治療辦法很容易——多睡覺, 少娛樂, 每天只看兩種媒體的報導, 接收的資訊少一點, “知識焦慮症”能不藥而愈。

空間恐懼症:怕打針也是病

A小姐有次去醫院打點滴, 瞥見護士小姐用砂輪割開藥瓶, “嘣”一下扭斷瓶頸, 用針筒抽出藥水注入點滴瓶內。 她邊看邊擔心, 護士扭斷瓶頸時, 會不會有碎玻璃落入瓶中, 隨藥水流入她的血管呢?!

A小姐愈想愈害怕, 沒打完點滴就趕緊逃回家去。 後來, 她索性連醫院也不敢去了——一踏進醫院的門檻, A小姐就開始緊張、心悸、不能呼吸, 有極度的不安全感。 患上像A小姐這樣嚴重的空間恐懼症, 最好還是去醫院診斷, 讓醫生幫你進行認知治療。

神經性厭食症:想減肥也是病

起先只想瘦2公斤, 後來把目標改為5公斤。 節食、輕瀉劑、超量運動, 凡是用得上的方法, 都要試試, 力求短時間內練就一副模特般的“肋排骨”。 當體重迅速降到正常指標的80%以下, 之後偶爾放開吃一頓, 會有莫名的罪惡感, 因此加倍吃瀉藥時, 警惕“神經性厭食症”逼近!別小看它, 當年著名歌星卡倫·卡彭特就因為它送了性命!

假期綜合症:放大假也得病

B先生想趁休假期間調整狀態, 回來加倍努力工作。 結果, 長假歸來, 人愈發犯懶了。 明明案頭要處理的事情一大堆, 他偏偏面對螢幕保護裝置程式傻坐了8小時, 半點沒有上班的興趣。 犯起病來, 還想沖進老闆辦公室, 遞一張辭呈, “從此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做個全職度假者!

B先生的“假期綜合征”,按醫生的說法是“找錯了輕鬆方式”!舒解壓力,上班一族有不同方法——有人喜歡打牌,有人喜歡旅遊……無論使用哪種方法,目的都是“讓腦袋裡繃緊的弦鬆動一下”。如果事情做過頭,“弦”一下子完全松脫,調整兩三個星期也不管用,就得到醫院治療了。這類人以後應儘量避免休長假!?

B先生的“假期綜合征”,按醫生的說法是“找錯了輕鬆方式”!舒解壓力,上班一族有不同方法——有人喜歡打牌,有人喜歡旅遊……無論使用哪種方法,目的都是“讓腦袋裡繃緊的弦鬆動一下”。如果事情做過頭,“弦”一下子完全松脫,調整兩三個星期也不管用,就得到醫院治療了。這類人以後應儘量避免休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