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關注口腔健康 80歲保留20顆好牙

專家介紹:余小平, 武漢市中心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 湖北省口腔醫學會牙體牙髓專業委員會委員

牙周炎早期症狀不明顯, 卻是口腔和全身健康的“冷面殺手”。 6月29日,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舉行的口腔健康知識講座上, 余小平副主任醫師指出, 如果不重視口腔健康, 小小牙周炎就可能殃及全身。

牙周炎是指發生在牙齒支援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感染性炎症, 主要症狀早期表現為牙齦出血、紅腫、疼痛, 嚴重時牙周袋溢膿、咀嚼無力、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牙周炎一般是慢性進展的, 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大多國人不重視牙周健康

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 12歲人群全口牙周健康者占24.96%, 而35~44歲就只占2.02%。 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 我國80%~97%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問題, 35~44歲的人群中, 牙齦出血的比例高達77.3%。

牙周炎成為引起慢性失牙的第一疾病。 人們往往認為“年紀大了自然會掉牙, 不用太在意”, 還有一些人圖省事, 平時刷牙馬虎, 口腔衛生差, 不定時潔牙, 有病牙不治, 該拔牙的不拔, 甚至缺牙也不去鑲牙, 等到牙周發炎嚴重才發覺為時已晚。 事實上, 牙周炎比齲齒危害還大, 齲齒只會壞掉一顆牙, 而牙周炎會導致一排牙脫落。 牙周炎還可引起口腔頜面部其他疾病, 如頜骨吸收、骨髓炎、面部軟組織間隙感染、咬合創傷性良惡性病變。

牙周炎危害可波及全身

國內外有研究證明, 牙周炎是全身多種疾病的重要原因或影響因素。 牙周炎不僅與糖尿病、心理精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互相影響;引起消化性潰瘍、胃癌、胰腺癌;作為感染病灶, 還可引起全身多部位風濕性或類風濕性疾病, 如心臟病、關節炎、腎小球腎炎、虹膜睫狀體炎及某些皮膚病;還可引起心臟、肺、腎、腦等的疾病。

此外, 對於某些特殊人群來說, 危害更不可小視。 如牙周炎有可能造成早產兒、低體重兒和孕婦流產的危險。

80歲時保留20顆好牙

健康的牙齒, 在國際上現已成為一個人、一個國家文明的標誌。 世界衛生組織宣導“8020”運動, 即希望人到80歲時, 仍然保留20顆牙齒。

臨床上, 若很早就開始有牙齒鬆動脫落現象, 及時到醫院口腔科就診, 可以採取以下措施:先局部治療結合藥物治療控制炎症, 拔除少量條件實在太差、無法保留的牙;同時固定鬆動的牙;最後進行種植及鑲牙。 經過努力, 牙齒情況可能恢復, 最終保住牙齒, 重建了咀嚼功能。 但是, 如果不及時治療, 很多人只能拔掉全口牙後鑲上假牙, 甚至因為口腔條件差, 鑲假牙也變得很困難。

牙周炎重在預防和控制。 其病因為口腔衛生情況不好、有牙結石、咬合創傷、食物嵌塞、牙列不齊、不良修復體及營養不良、血液疾病、內分泌異常、放射線、藥物、心理精神壓力、增齡性變化、遺傳因素、免疫炎症反應等。 其中, 口腔衛生、吸煙、糖尿病及心理精神壓力是常見的主要危險因素。

通過干預, 改變可控因素, 可以降低牙周炎發生、發展的可能性。 牙齦出血是牙周炎的早期表現, 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控制。

牙周炎的預防主要以徹底清除牙菌斑及牙結石, 也就是控制口腔衛生為基礎, 有效刷牙和定期潔牙治療至關重要。 刷牙需要講究方法, 要刷到所有牙面、足時足次。 此外, 還應保持身心健康、積極治療糖尿病及心理精神疾患、控制吸煙, 通過自我保健和專業保健, 控制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