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星毛蕨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拼音名】Xīnɡ Máo Jué

【英文名】Prolific Ampelopteris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星蕨科植物星毛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mpelopteris prolifera (Retz.) Copel[Hemionitis prolifera Retz.]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收, 曬乾。

【原形態】植株攀援, 高50-170cm。 根莖橫生, 木質, 疏被黃褐色、披針形鱗片, 頂端短尖, 全緣, 外面有星狀分枝纖毛。 葉簇生或近生;葉柄長15-20cm, 禾稈色, 有光澤, 基部暗棕色而稍膨大, 疏被鱗片, 向上光滑, 上面與葉軸有淺溝及棱;葉片堅草質或紙質, 長圓狀闊披針形, 長30-150cm或更長, 寬10-20cm, 一回羽狀, 葉片為無限生長, 即羽片腋間生出鱗芽, 由此分枝, 這些分枝形體較小而不生孢子囊群,

葉軸的先端著地生根, 形成新植株, 行無性繁殖;羽片7-9對, 互生, 平展, 披針形, 近無柄, 長4-14cm, 寬1-1.5cm, 先端鈍或短尖, 基部截形或稍呈心臟形, 邊緣波狀或有鈍齒, 下部的羽片近對生而最長, 上部的漸縮短, 最上的變為耳形;葉片近無毛或下麵有灰白色針狀毛;葉軸及羽軸上面的狹溝兩側有短毛;羽軸及中脈下麵隆起;葉脈羽狀, 側脈6-9對, 上部2-3對分離並伸達葉邊, 其餘的連接成斜方形網眼, 外行小脈曲折。 孢子囊群幼時為圓形或長圓形, 背生於側脈中部, 沿中脈兩側各排成1行, 成熟時常匯合滿布於羽片背面;無囊群蓋。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1000m的河岩溪邊, 常攀援于密林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于華南、西南及福建、臺灣等地。

【性味】辛;涼

【歸經】肝;胃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 主胃炎;痢疾;淋濁;風濕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用於胃炎、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