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

冬季吃火鍋的9個健康攻略

一、味道不可過咸

正常人體每天對鹽的攝取量應為6克以內, 但火鍋中鹽的用量遠遠超出正常標準, 加上放味精以及食物中含的鈉,

致使火鍋中鈉含量大大超標。 容易使人手腳腫脹, 體重增加。 而且引起血壓升高, 禍及心血管健康。 因此, 在吃火鍋時, 忌放鹽過多, 儘量以淡為宜。

二、辛辣調料要適量

辛辣調料易使人內生燥熱, 誘發口舌生瘡, 癤腫或使痔瘡患者病情加重;刺激胃腸道, 引起疼痛不適等症狀。 過濃的辣味物質會刺激腸胃擴張, 造成消化道的過度充血, 損傷腸胃黏膜。 尤其是患有胃炎、胃潰瘍的人可能會因此加重病情。

三、忌吃的時間太久

有的人一吃就是數小時之久, 甚至通宵達旦, 這樣會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 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 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痛、腹瀉, 嚴重的可患慢性胃腸炎、胰腺炎等疾病。

四、忌吃得太燙

吃火鍋有“一燙當三鮮”之說, 好像不燙, 味道會大打折扣。 事實上, 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60℃, 而火鍋濃湯溫度可高達120℃, 食物燙熟即吃的話, 很容易燙傷口腔、食管和胃黏膜。 再加上麻辣等刺激的話, 容易引起或誘發各種消化器官炎症和潰瘍。

五、食物要徹底煮熟

有的人在吃火鍋時, 怕失去鮮味, 將食物放入鍋中稍煮即吃。 食物在火鍋中若涮的時間過短, 吃起來雖然鮮嫩爽口, 卻殺不死肉中潛藏的寄生蟲蟲卵, 惹下意想不到的旋毛蟲、絛蟲、囊蟲、肺吸蟲、廣州管圓線蟲、薑片蟲感染等病患, 使健康受到影響。 因此要掌握好時間和火候, 保留鮮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注意健康。

六、別吃得太油膩

一個人每天攝入30克食用油(包括食物中含的脂肪)即可滿足機體的需求。

然而, 火鍋中的油脂多, 加上肉類, 無疑會吃下大量脂肪, 熱量過多, 促使人發胖, 導致體內脂質代謝紊亂, 血脂異常, 引發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等病。 因此, 吃火鍋以清淡、素為好。 可多放些蔬菜, 蔬菜含大量維生素及葉綠素, 其性多偏寒涼, 不僅能消除油膩, 補充冬季人體維生素的不足, 還有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但放入的蔬菜不要久煮, 才有消火作用。

七、火鍋加白酒小心燙傷胃

吃火鍋時往往會要上很多肉菜, 而且喝酒喝高興了常常會飲食無度, 暴飲暴食, 加重腸胃負擔, 極易引發消化系統疾病, 出現腸胃不舒服、急性胰腺炎乃至胃出血。 吃火鍋最好喝白開水或茶水,

這樣可及時增保水分, 不會破壞消化道的酸鹼度均衡, 也不會刺激消化道而引起不良反應。 也可以選擇優酪乳, 因為優酪乳含有有利於胃腸道保護的乳酸菌, 乳酸菌具有酸化腸腔, 抑制腐敗菌生長和減弱腐敗菌在腸道中產生毒素的作用, 預防並治療便秘、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疾病。

八、海鮮要先吃

各種魚、蝦、貝類為火鍋口味增色不少, 因此很多人吃火鍋時吃火鍋時喜歡選海鮮。 海鮮類往往不容易消化, 所以應在進食其他食物之前, 先選擇海鮮類先吃, 讓胃酸對其進行消化。 另外, 海鮮也不宜多吃, 因為海鮮類食物富含蛋白質, 過量攝入會加大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需求而增加胃的工作強度, 導致胃腸道系統紊亂,

並引起腹瀉, 同時, 過多攝入也會給腎臟帶來負擔。

九、避免葷素比例失調

傳統吃火鍋的順序是先吃肉, 因為這樣才能帶出湯底的好味道。 其實現在很多鍋底本來味道就夠香濃, 所以可以進行順序換換:肉-菜-肉。 即是可以在剛開始涮火鍋的時候, 涮兩筷子肉, 然後放一部分低脂的蔬菜豆腐, 再繼續涮兩筷子肉。 這樣交替食用, 就可以避免葷素比例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