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的併發症
所有人的腦部結構都是特別複雜的, 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腦袋, 因為在腦袋中的一些器官處於十分脆弱的狀態, 發生損傷之後就應該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 而顱腦損傷不僅會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並且嚴重的顱腦損傷還會引發很多嚴重的併發症。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顱腦損傷的相關併發症。
(一)外傷性頸內動脈海綿竇瘺, 顱底骨折或異物直接損傷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及其分支, 動脈血由破口直接注入海綿竇內所致。 典型症狀:①搏動性突眼;②顱內雜音, 壓迫頸動脈雜音減弱或消失;③眼球運動障礙;④球結合膜水腫、充血。 治療:目前採用可脫離性球囊導管栓塞瘺口, 保持頸內動脈通暢的治療為最佳方法。 也可採用肌片“放風箏”法, 彈簧栓塞法等以達到栓塞瘺口, 保持頸內動脈通暢的目的。
(二)外傷性動脈性鼻出血:顱底骨折傷及頸內動脈、蝶齶動脈或篩動脈可引起難以制止的動脈性鼻出血。
(三)腦膨出:一般可分早期腦膨出和晚期腦膨出。 ①早期腦膨出(一周內), 多系廣泛腦挫裂傷, 急性腦水腫, 顱內血腫或早期併發顱內感染等因素引起。 經對症治療, 解除顱內壓增高後, 膨出的腦組織可回復顱腔內, 腦功能不致明顯損害, 可稱為良性腦膨出;②晚期腦膨出(一周以上)。 多因初期清創不徹底, 顱內骨片異物存留, 引起腦部感染, 腦膿腫, 或亞急性, 慢性血腫等, 使顱內壓增高所致。 膨出的腦組織如發生嵌頓、感染、壞死,
(四)腦膿腫:是腦穿透傷常見併發症和後期死亡原因之一。 清創不徹底者, 膿腫的發生率約為10~15%, 所以早期徹底清創是預防膿腫發生的關鍵措施。 處理:應及時手術治療, 早期膿腫應將傷道擴大引流, 清除異物。 重要功能區的膿腫先行穿刺抽膿。 晚期膿腫可連同異物及竇道一併切除。
(五)外傷性癲癇:多見於顱腦穿透傷後, 任何時期均可發生, 但以傷後3~6月發病率最高。 早期發作與腦挫傷, 腦水腫, 血腫及凹陷骨折有關。 晚期發作多因腦膿腫,
(六)顱骨骨髓炎 常由顱骨開放骨折, 清創不及時或不徹底所致。 早期局部紅腫熱痛並有膿性分泌物。
(七)顱骨缺損:開放性顱腦傷清創術或閉合性顱腦損傷去骨辦減壓術後, 可遺留顱骨缺損。 直徑3cm以上, 臨床有頭暈、頭痛, 有時還引起噁心、嘔吐與癲癇。 且患者有怕碰傷等不安全感。 位於額部影響面容等均須修補。 一般傷口癒合後3個月即可修補, 感染過的傷口須延至傷後半年以上。 凡近期有感染, 清創不徹底, 或顱內壓仍高而有腦膨出者均暫不宜修補。
(八)顱腦傷後綜合征:顱腦傷後, 不少病人可留有某些神經方面或精神方面障礙的表現, 統稱為顱腦損傷綜合征。又稱之為腦外傷後遺症、腦震盪後遺症、腦外傷神經官能症,病名不一,說明對此症尚缺乏統一認識和診斷標準。其發病機理可能系在腦的輕度器質性損傷和病理改變(腦點片狀出血,腦水腫,腦小軟化灶和輕度腦萎縮)的基礎上,附加病人思想和精神因素所致。病人主訴經常有頭昏,頭痛,噁心,厭食,疲勞,易激動,耳鳴,多汗,心悸,記憶力減退,精神萎糜,失眠,性功能減退,月經失調等。症狀時輕時重,與精神情緒狀態有一定關係,病人主訴常多於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有時雖查出一些輕微徵象,也難以定位。其中一些傷患可能腦電圖輕度或中度異常,CT腦掃描可有輕度腦萎縮等。處理:預防和治療同等重要。傷後急性期傷患安靜臥床休息,勿過多思考問題,暫停閱讀長篇讀物等。急性期過後,可讓傷患早期活動。對存在的臨床症狀給予適當的鎮靜和鎮痛劑,關心體貼傷患痛苦,以解除傷患思想上對所謂“後遺症”為不能治癒的緊張和憂慮,適當的進行一些體療,氣功,太極拳等,配合中醫活血化瘀藥物的治療,症狀有了進步就鼓勵傷患逐漸轉入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統稱為顱腦損傷綜合征。又稱之為腦外傷後遺症、腦震盪後遺症、腦外傷神經官能症,病名不一,說明對此症尚缺乏統一認識和診斷標準。其發病機理可能系在腦的輕度器質性損傷和病理改變(腦點片狀出血,腦水腫,腦小軟化灶和輕度腦萎縮)的基礎上,附加病人思想和精神因素所致。病人主訴經常有頭昏,頭痛,噁心,厭食,疲勞,易激動,耳鳴,多汗,心悸,記憶力減退,精神萎糜,失眠,性功能減退,月經失調等。症狀時輕時重,與精神情緒狀態有一定關係,病人主訴常多於神經系統陽性體征。有時雖查出一些輕微徵象,也難以定位。其中一些傷患可能腦電圖輕度或中度異常,CT腦掃描可有輕度腦萎縮等。處理:預防和治療同等重要。傷後急性期傷患安靜臥床休息,勿過多思考問題,暫停閱讀長篇讀物等。急性期過後,可讓傷患早期活動。對存在的臨床症狀給予適當的鎮靜和鎮痛劑,關心體貼傷患痛苦,以解除傷患思想上對所謂“後遺症”為不能治癒的緊張和憂慮,適當的進行一些體療,氣功,太極拳等,配合中醫活血化瘀藥物的治療,症狀有了進步就鼓勵傷患逐漸轉入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