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養胃還得靠自己,管住嘴少吃麻辣燙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教授 文小敏

近年來, 胃病的發病趨勢日益呈現年輕化, 中年患者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文小敏教授表示:護腸養胃, 除中醫調理外, 關鍵還得靠自己, 需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好的飲食習慣做起, 少吃麻辣燙等生硬刺激和油膩的食物很重要。

工作壓力大, 胃痛會明顯加重

家居從化的40歲李先生在13年前就有上腹部隱痛、噯氣、吐酸等症狀, 但因症狀較輕, 沒有去醫院診治, 只是希望通過飲食調理可以改善症狀。

前不久, 李先生的上腹部隱痛加重, 疼痛明顯, 經胃鏡檢查提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 並接受了護胃、制酸等治療, 但症狀無明顯改善。 後來輾轉找到文小敏就醫。

據文小敏介紹, 李先生的精神睡眠較差, 食欲食量較差, 全腹部脹滿不適, 大便黏膩, 近兩月體重減輕十餘斤。 李先生說, 自己工作壓力過大時能明顯感到胃痛加重, 伴有噯氣、泛酸、多夢、口臭等症狀。 文小敏分析, 這是因為長期工作繁忙, 壓力較大, 沒有及時疏解, 導致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肝胃氣滯, 所以胃脹胃痛。 專家恩威, 久居嶺南濕熱之地, 應酬多且多煙酒, 所以李先生也會有出現口臭、食欲差等情況。

胃病為何找上你?

多因生活不規律

文小敏指出, 不少白領打工族、甚至老闆們整天忙於事業,

一日三餐沒有規律, 加之精神壓力大而成為胃病的高發人群。 司機也一樣, 經常讓胃處於“空城”狀態, 或是飽一餐饑一餐。 這類人群至少80%患有胃病, 加之有的人不舒服也不到醫院就診, 久而久之, 胃炎、胃潰瘍, 甚至胃癌就隨之而來。

文小敏指出, 胃病大部分是由於生活不規律造成, 特別是一日三餐無規律, 過分吃辛辣、過冷、過硬等刺激性食物。 他強調, 有胃病者飲食以溫和為最高原則, 必須避免刺激和油膩的食物, 烹調方法以蒸、煮為佳。

文小敏提醒,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 因為症狀發展緩慢, 很多人在症狀明顯後才給予治療, 甚至已發展至糜爛性胃炎或胃穿孔等嚴重胃病才求醫。

另外, 淺表性胃炎與情緒等有密切關聯, 上述案例中李某正因為長期壓力過大, 以致胃部不適, 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對胃病的痊癒非常重要。

此外, 為減少胃病的發生率, 飲食需定時定量, 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 儘量保持良好心情;儘量不要因工作忙、減肥或睡懶覺而不吃早餐;多吃新鮮蔬菜及雜糧;少吃麻辣燙、生冷硬的食物。 治療、預防胃病的復發還必須按醫生的指導, 按療程用藥, 千萬不要因症狀稍有減輕就停止服藥。

Tips

護胃小妙招

1.少吃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不易消化, 會加重消化道負擔, 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 2.告別煙酒

煙霧和酒精都會對胃黏膜造成比較嚴重的刺激, 破壞黏液層的完整性, 導致屏障功能降低,

從而引發慢性胃腸疾病。

3.中藥食材幫調理

猴頭菇、前胡、淮山等已證實可以養胃, 用食材煲湯、煲水均可。

4.遠離損胃食物

澱粉含量太高食物少吃, 如糯米、番薯、芋頭, 含糖量太高, 胃酸一刺激容易產酸;碳酸飲料容易產氣會引發打嗝, 最好少碰。

5.親近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容易消化, 不會給胃帶來分解提煉的負擔, 而且有足夠多的鹼性, 也可以中合胃酸。 蔬菜、水果裡含有的纖維素, 可以讓被消化後的食物結成鬆軟的塊狀, 更容易通過腸道。 因此, 不要每餐都應該適量地加入蔬菜、水果。

6.精神集中

吃飯時應專心致志, 不可—心二用。 如果—邊吃飯, —邊思考問題;或者—邊吃飯, —邊看書、看電視, 較多的血液要供應腦部工作, 會直接影響胃腸道的血液供應。

經常這樣, 勢必會影響胃的作用, 引發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