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角茴香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河南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Jiǎo Huí Xiānɡ

【英文名】Root of Erect Hypecoum

【別名】山黃連、野茴香。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直立角茴香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pecoum erectum L.[Chiazospermum erectum (L.)Bernh.]

採收和儲藏:春季開花前挖根及全草, 曬乾。

【原形態】直立角茴香 一年生草本, 高5-30cm。 莖圓柱形, 二歧式分枝。 基生葉多數, 叢生;葉柄細長, 基部擴大成鞘;葉片披針形, 長3-8cm, 多回羽狀分裂, 末回裂片線形, 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 但較小, 裂片絲狀, 無柄。 二歧聚傘花序具多花, 花大;苞片鑽形;萼片2, 狹卵形;花瓣4, 淡黃色, 外面2枚倒卵形或近楔形, 先端寬, 3淺裂, 內面2枚倒三角形, 自中部以上3分裂,

側裂片寬, 先端微缺, 中裂片狹, 匙形, 先端圓;雄蕊4, 花絲寬線形, 扁平, 中部以下連合, 膜質, 上部分離, 絲狀, 花藥狹長圓形, 黃色;雌蕊和雄蕊近等長, 子房條形, 花柱2。 蒴果長角果狀, 先端漸尖, 兩側壓扁, 成熟時分裂成2果瓣, 種子多數, 近四棱形, 兩面具十字形突起, 深褐色。 花期5-6月, 果期7-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乾燥山坡、草地、沙地、礫質碎石地。

資源分佈:分佈于東北、華北、西北地方西藏。

【化學成份】全草含角茴香堿(hypecorine), 角茴香酮堿(hypecorinine), 原阿片堿(protopine), 黃連堿(coptisine), 別隱品堿(allocryptopine), 刻葉紫堇胺(corydamine), 左旋的N-甲基四氧小檗堿(N-methylcanadine), 直立角茴香堿(hyperectine)。

【性味】苦;辛;涼

【歸經】肺;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咳止痛。 主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肝炎;膽囊炎;痢疾;關節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6-9g;研末, 1-1.5g。

【各家論述】

1.《河南中草藥手冊》:清熱, 消炎, 止痛。

2.《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瀉火, 解熱, 鎮咳。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