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蘿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本經》
【拼音名】Sōnɡ Luó
【別名】女蘿(《詩經》),松上寄生(《綱目》),松落(《國藥的藥理學》),樹掛(《黑龍江中藥》),天棚草、雪風藤、山掛麵、龍鬚草(《四川中藥志》),天蓬草(《陝西中草藥》)。
【來源】為松蘿科植物長松蘿、破莖松蘿的絲狀體。春、秋採收,曬乾。
【原形態】
①長松蘿
全體成線狀,長可達100釐米左右。基部著生於樹皮上,下垂。不分歧,密生細小而短的側枝,長約1釐米左右。全體灰綠色,外皮部質粗松,中心質堅密。子器稀少,皿狀,生於枝的先端。
②破莖松蘿,又名:節松蘿、雲霧草。
長約30釐米,呈二歧分枝,愈分愈細密,枝表面有明顯的環狀裂口。
【生境分佈】生於陰濕的林中,附生在針葉樹上。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化學成份】長松蘿和破莖松蘿均含巴爾巴地衣酸、松蘿酸、地弗地衣酸。長松蘿尚含拉馬酸、地衣聚糖。破莖松蘿尚含不同于巴爾巴地衣酸的另一種酸(3.6%),溶點189~190℃。此外,還含碳水化物。
【性味】
苦甘,平。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甘,無毒。
③《陝西中草藥》:味淡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肝,化痰,止血,解毒。治頭痛,目赤,咳嗽痰多,瘧疾,瘰鬁,白帶,崩漏,外傷出血,癰腫,毒蛇咬傷。
①《本經》:主嗔怒邪氣,止虛汗,頭風,女子陰寒腫痛。
②《別錄》:療痰熱溫瘧,可為吐湯,利水道。
③《藥性論》:治寒熱,吐胸中客痰涎,去頭瘡,主項上瘤癭。
④《日華子本草》:令人得眠。
⑤《綱目拾遺》:治蛇虎傷、湯火烙傷及頑瘡等症。
⑥《陝西中草藥》:止血生肌,止痛,清肝明目,退雲翳,降血壓,調經。治外傷出血,大便下血,急性結膜炎,角膜雲翳,頭痛,高血壓症,月經不調,崩漏,白帶,癰腫,無名腫毒。
⑦《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治外傷感染,化膿性感染,毒蛇咬傷,肺結核咳嗽痰多,頸淋巴腺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附方】
①治角膜雲翳:天蓬草五錢。水煎,外洗及內服各半。
②治刀傷,外傷出血:天蓬草適量。搗爛,敷傷處。
③治白帶:天蓬草四兩。燒灰,甜酒沖服。
④治癰腫,無名腫毒:天蓬草三錢,楤木根皮五錢,細辛二錢。共研細粉,水或酒調敷。(選方出《陝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綱目》:松蘿,能平肝邪,去寒熱,同瓜蒂諸藥則能吐痰,非松蘿能吐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