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異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雷公炮炙論》
【拼音名】Wú Mínɡ Yì
【英文名】Pyrolusite
【別名】土子、幹子、禿子、鐵砂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氧化物類礦物軟錳礦的礦石。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yrolusite;Manganite
採收和儲藏:采得後, 揀淨雜石即可。
【原形態】
組成較複雜, 主為軟錳礦, 並有水錳礦、硬錳礦及錳土和粘土礦物。
1.軟錳礦 晶體結構屬四方晶系。 晶體呈細柱狀或三方等長的晶形, 但完整晶體極少見。 常成腎狀、結核狀、塊狀或粉末狀集合體。 黑色, 表面常帶淺藍的金屬錆色, 條痕藍黑至黑色, 半金屬光澤至暗淡。 不透明。 硬度視結晶程度而異, 顯晶者5-6.5, 隱晶或塊狀集合體可降至1-2。
2.沉積型集合體為結核狀或鐘乳狀。 深灰至黑色, 條痕褐紅、褐至黑色。 硬度4。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在沿岸相的沉積錳礦床和風化礦床中均可見。 原生低價錳礦物在氧化帶多形成較仝豔麗穩定的軟錳礦, 此為風化型。 沉積成因的軟錳礦分佈於沿岩相的沉積錳礦床中。
資源分佈:1.產于吉林、遼寧、山西、陝西、青海、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
2.產於北京昌平。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為結核狀、塊狀集合體。 呈類圓球形, 或不規則塊狀, 一般直徑約7-30mm, 細小者直徑僅1-4mm。 棕黑色或黑色, 條痕黑色。 表面不平坦, 常覆有黃棕色細粉, 有的表面由褐色薄層風化膜所包圍, 除去細粉後, 呈半金屬光澤或暗淡。 不透明。 體較輕, 質脆,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徵:棕褐色至煙灰色。 為不定形或有規則的各種塊狀物, 有透明的淡黃色、紅色或黃棕色的塊狀物。 不透明者為褐色或黑褐色, 透明者上面佈滿小顆粒。
反射偏光鏡下:反射色呈灰白色微帶乳黃色調。 多色性明顯, No為較暗灰色, Ne為黃白色。 強非均質性。 偏光色為淡黃、棕、藍綠灰色。 反射率33%(伏黃)。
【化學成份】主要為二氧化錳(MnO2),其中錳63.1%,氧36.8%。 此外, 尚含鐵、鈷、鎳等雜質。
【鑒別】
(1)取本品粉末約0.1g,加30%過氧化氫溶液1ml,即了生劇烈氣泡, 並冒出白煙。 (檢查二氧化錳)(2)取本品粉末約0.3g,加稀硫酸2ml,再加鉍酸鈉0.1g,使溶解, 離心(或靜置), 上清液顯紫紅色。 (檢查二氧化錳)(3)取本品1g,溶於2ml濃鹽酸中呈棕黑色溶液,
(4)差熱分析曲線 多處吸熱160℃(中), 540℃(小), 630℃(小);多處放熱470℃(小), 610℃(小), 794℃(小);125℃開始失重, 而後迭次失重直至1000℃, 總失重量甚少。
【性味】甘;平;鹹;寒;無毒
【歸經】腎;肝經
【功能主治】去瘀止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 主跌打損傷;金瘡出血;癰腫瘡瘍;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 0.8-1.5錢。 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不可久服, 無瘀滯者慎服。
【各家論述】
1.《開寶本草》:主金瘡折傷內損, 止痛, 生肌肉。
2.《本草圖經》:消腫毒癰疣。
3.《品匯精要》:續骨長肉。
4.《本草蒙筌》:去瘀止痛。
5.《綱目》:收濕氣。
6.《玉揪藥解》:治癰疽, 楊梅, 痔痿, 瘰鬁, 腳氣, 臁瘡。
7.《醫林纂要》:能通乳。
8.《本草經疏》:無名異, 鹹能入血, 甘能補血, 寒能除熱, 故主金瘡折傷內損及止痛生肌肉也。 蘇頌醋摩敷腫毒癰疽者, 亦取其活血涼血之功耳。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