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主動脈夾層的病因 如何治療

對於主動脈夾層這個病症瞭解的人並不多, 但是這個疾病卻有致命性。 如果患者對於主動脈夾層病症不瞭解, 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猝死身亡。 為了更好的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大眾對於主動脈夾層的病因應該有所關注, 預防自己患上這種高危險疾病。

一、主動脈夾層是怎麼回事

主動脈夾層是指主動脈內膜破裂, 血液進入主動脈壁中層而形成的血腫, 故亦稱主動脈夾層血腫。 本病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 當病變侵及顱內大血管、冠狀動脈、腎動脈、腸系膜上動脈, 或向心包腔、胸腔、支氣管穿破時, 出現相應的臨床徵象。 年自然發病率約1/10萬, 多數病例在起病後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 在開始24h內每小時死亡率為1%~2%, 視病變部位、範圍及程度而異, 越在遠端, 範圍較小, 出血量少者預後較好。

二、主動脈夾層如何治療

主動脈夾層內科治療有效控制血壓, 維持血壓穩定性。 減低心肌收縮性。 降壓, 鎮痛。 夾層擴展或有破裂傾向, 應行血管內介入或外科手術。 在撕裂口植入主動脈帶膜支架, 是創傷小、療效快的治療方法。

三、主動脈夾層的病因

高血壓、動脈硬化以及馬凡綜合征是造成產婦出現主動脈夾層的主要原因, 馬凡綜合征是一種遺傳性主動脈病變, 大動脈中層彈力纖維發育不全, 易破裂。 多數動脈夾層都是高血壓引起的, 資料顯示主動脈夾層患者80%-90%的患者都患有高血壓或有多年高血壓病史。

此外, 妊娠是主動脈夾層的導火索, 尤其是高危妊娠,

40歲以前發病的女性中, 50%發生於妊娠後3個月內或產褥期早期。 血容量、心排出量增加及血壓升高可能是其危險因素, 但尚未被證實。 新聞中的死者就是高血壓患者並且是高危妊娠。

主動脈夾層發病非常急促, 沒有任何前兆, 發病時患者會出現劇烈疼痛, 疼感會涉及到背部、腹部、下肢。 嚴重的患者會出現休克, 脈速會減弱, 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33%會在24小時死亡;50%在48小時內死亡;80%在一周內死亡, 其中約75%是死於主動脈破裂;1年後, 僅有10%得以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