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長期吃素對身體有影響嗎?
1.吃素的好處
吃素使人聰明。 素食者的一個標誌就是頭腦靈活。 嗜肉者的標誌是頭腦沉鈍。
不少人改為素食之後, 發覺自己腦筋靈活了,
素食營養最容易消化和吸收:一切肉食在胃中不易消化, 甚至進至大腸時尚有大部份未消化或只半消化, 因此肉食動物在大腸中腐化極盛, 且多帶毒性, 對人體有害。 反而一切 果蔬穀類的營養最易消化、最容易直接吸收, 植物中纖維素也能防止便秘的發生。
素食能減少動物毒素的吸收及減慢衰老:由於動物受屠宰時, 因憤怒、恐懼、哀傷、痛苦、掙扎, 會產生大量有毒的分泌物, 人食其肉, 不知不覺地把這些毒素也吃進自己體內,
素食令人心平氣和、頭腦清醒:吃動物時也把動物的激素、荷爾蒙一同吃進肚裡, 使人容易暴躁和發脾氣。 反之素食者大都性格溫馴, 時常保持心平氣和 , 就好比大象、長頸鹿等食草動物一樣, 不恃強淩弱。 動物脂肪阻塞血管, 會產生膽固醇, 令身體(包括腦部)老化。 素食者的血液清潔, 腦力當可大為提高。
素食可以淨化血液, 預防便秘及痔瘡的產生、養顏美容, 並且安定情緒。 和肉食比起來, 素食在養生方面實在益處多多。 但是只吃素的話要注意不要營養失調, 多吃豆製品來補充不吃肉的營養缺失。
2.吃素的危害
長期吃素不利於健康
在素食中, 除了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 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都很少, 且營養價值較低, 無法滿足人體日常所需的各種能量。 長期素食,
女性更不宜長期素食
尤其是對於女人來說, 長期吃素, 會使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比例失衡, 造成消化不良、記憶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發生障礙, 最容易患貧血和腫瘤。 此外, 長期素食還會引起胃酸及消化酶減少, 味覺降低, 導致食欲不振。
長期吃純素食, 會使人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比例失衡, 造成消化不良、記憶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發生障礙, 容易發生貧血和腫瘤。 此外, 長期素食還會引起胃酸及消化酶減少, 味覺降低, 導致食欲不振;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所產生的過氧化物, 與人體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褐素, 在器官中沉積, 會加速衰老。
素食還容易引起微量元 素和維生素缺乏症。 人體必需 的微量元素如鋅、鈣、鐵等主 要來自犖食。 鋅主要來源於動 物性食物, 飲食中80%的鈣 來自奶類, 80%的鐵來自肉類 和蛋類。
3.專家觀點
長期吃素不等於吃“健康”
吃素養生要遵循少脂肪、少熱量、少蛋白質、多膳食纖維
不知道從何時起,吃素的風潮興起,甚至有不少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起到養生的作用。專家表示,適當的吃素確實對身體有好處。但同時,吃素也是有講究的,盲目吃素並非養生之道。
長期吃素不健康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大魚大肉者不在少數。於是導致脂肪、蛋白質、糖分等攝入過多的問題比比皆是。於是有人選擇拋棄肉食,改為吃素。吃素一時間似乎成為了一種健康飲食的象徵。
誠然,吃素的好處比吃葷要多,但長期吃素顯然就有點矯枉過正了。長期吃純素食,會使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比例失衡,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發生障礙,還容易引發貧血等問題。另外,長期素食還會引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缺乏,如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鋅、鐵等,主要來自於肉類。因此,吃素養生最好張弛有度,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適當素食以作調節。
定期素食乃養生之道
肉吃多了不利於健康,素吃多了亦不益于健康,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達到每天營養攝入的均衡。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細緻的計算、嚴格的控制和長期的堅持也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不相適應。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試試定期吃素,也就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如每週選擇一天或者兩天的時間不進食葷腥油膩食物,以素食為主,讓胃腸得到適當休息。
家解釋,定期吃素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熱量的吸收和脂肪的累積之外,素食中豐富的膳食纖維也能刺激腸蠕動加快,膳食纖維可以帶走平時飲食殘留在身體裡的殘渣、廢物、毒素,也有利於排便,起到清理腸胃的作用。另外,如果把人體的胃腸道比作一台機器,那麼定期的素食,就可看作是機器的“休息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工作負擔。
專家強調,要達到養生的目的,定期食素的飲食方式就一定要堅持。飲食調理不見得能立即見效,即使是大魚大肉對身體的影響也並非一日之寒。因此,飲食養生是通過長期的堅持和影響而逐漸起效的。
吃素不等於只吃蔬菜
說起吃素,不少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蔬菜。當然,吃素可不是讓你只吃“草”(蔬菜)。實際上,素食應該是不吃肉、不吃魚、不吃動物性食物等,而非僅僅是限於蔬菜。即使是吃素,也應該注意到營養攝入的均衡。通過其他各大類的食物,我們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攝取人體所需要的元素,如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熱量和蛋白質等。
除了當季蔬菜,素食中還應包括瓜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當然少不了碳水化合物,如包括米飯、麵條等,而蛋白質可以從新鮮豆類、豆腐和堅果中攝取。實際上,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堅果、菌類、豆製品等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素食材料。
遵循“三少一多”原則
吃素養生最好遵循“三少一多”原則,即少脂肪、少熱量、少蛋白質、多膳食纖維。如果僅僅為了讓素食更美味,採用了多油、多鹽甚至是煎炸的烹調方式,甚至將素食能夠仿葷認為是一種既健康但又不損食欲的做法。實際上,這樣的素食方式反而背離了吃素養生的初衷。
無論是哪種食用油,脂肪的含量都不少,大量食用油烹煮的素食本身脂肪含量就高,而煎炸等烹煮方式也讓素食成為高熱量的食物。因此健康的素食,應該儘量使用水煮、蒸制的方法烹調食品。
另外,食素的同時應該減少零食、甜食、飲料等。否則就是通過其他管道攝入脂肪、熱量等,與不吃素也就沒有太大的區別。值得一提的是,吃素期間含糖較高的水果也應少吃
3.專家觀點
長期吃素不等於吃“健康”
吃素養生要遵循少脂肪、少熱量、少蛋白質、多膳食纖維
不知道從何時起,吃素的風潮興起,甚至有不少人熱衷於吃素,覺得吃素可以起到養生的作用。專家表示,適當的吃素確實對身體有好處。但同時,吃素也是有講究的,盲目吃素並非養生之道。
長期吃素不健康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大魚大肉者不在少數。於是導致脂肪、蛋白質、糖分等攝入過多的問題比比皆是。於是有人選擇拋棄肉食,改為吃素。吃素一時間似乎成為了一種健康飲食的象徵。
誠然,吃素的好處比吃葷要多,但長期吃素顯然就有點矯枉過正了。長期吃純素食,會使人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比例失衡,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發生障礙,還容易引發貧血等問題。另外,長期素食還會引起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缺乏,如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鋅、鐵等,主要來自於肉類。因此,吃素養生最好張弛有度,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適當素食以作調節。
定期素食乃養生之道
肉吃多了不利於健康,素吃多了亦不益于健康,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達到每天營養攝入的均衡。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細緻的計算、嚴格的控制和長期的堅持也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不相適應。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試試定期吃素,也就是指每隔一段時間,如每週選擇一天或者兩天的時間不進食葷腥油膩食物,以素食為主,讓胃腸得到適當休息。
家解釋,定期吃素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熱量的吸收和脂肪的累積之外,素食中豐富的膳食纖維也能刺激腸蠕動加快,膳食纖維可以帶走平時飲食殘留在身體裡的殘渣、廢物、毒素,也有利於排便,起到清理腸胃的作用。另外,如果把人體的胃腸道比作一台機器,那麼定期的素食,就可看作是機器的“休息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工作負擔。
專家強調,要達到養生的目的,定期食素的飲食方式就一定要堅持。飲食調理不見得能立即見效,即使是大魚大肉對身體的影響也並非一日之寒。因此,飲食養生是通過長期的堅持和影響而逐漸起效的。
吃素不等於只吃蔬菜
說起吃素,不少人首先想起的就是蔬菜。當然,吃素可不是讓你只吃“草”(蔬菜)。實際上,素食應該是不吃肉、不吃魚、不吃動物性食物等,而非僅僅是限於蔬菜。即使是吃素,也應該注意到營養攝入的均衡。通過其他各大類的食物,我們仍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攝取人體所需要的元素,如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熱量和蛋白質等。
除了當季蔬菜,素食中還應包括瓜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當然少不了碳水化合物,如包括米飯、麵條等,而蛋白質可以從新鮮豆類、豆腐和堅果中攝取。實際上,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堅果、菌類、豆製品等都可以成為很好的素食材料。
遵循“三少一多”原則
吃素養生最好遵循“三少一多”原則,即少脂肪、少熱量、少蛋白質、多膳食纖維。如果僅僅為了讓素食更美味,採用了多油、多鹽甚至是煎炸的烹調方式,甚至將素食能夠仿葷認為是一種既健康但又不損食欲的做法。實際上,這樣的素食方式反而背離了吃素養生的初衷。
無論是哪種食用油,脂肪的含量都不少,大量食用油烹煮的素食本身脂肪含量就高,而煎炸等烹煮方式也讓素食成為高熱量的食物。因此健康的素食,應該儘量使用水煮、蒸制的方法烹調食品。
另外,食素的同時應該減少零食、甜食、飲料等。否則就是通過其他管道攝入脂肪、熱量等,與不吃素也就沒有太大的區別。值得一提的是,吃素期間含糖較高的水果也應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