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秋季進補吃什麼 這5種素菜就很合適

夏季, 人們大多貪食冷飲冷食, 脾胃功能還沒有恢復過來。 秋季, 若是大魚大肉進補, 會增添脾胃負擔, 消化吸收的效果都不會很好。 所以說, 秋天想要有一個好的身體就要進補, 但是也別隨便進補, 不過有5種食物, 你若是吃上兩樣就很不錯哦。

第一種進補素食:芋頭

又稱香芋、芋艿。 中醫學認為, 芋頭性平, 味甘、辛, 入腸、胃經, 具有益胃生津、寬腸通便、化痰散結、補中益氣等多種功效, 非常適宜用來補虛。 常食芋頭能補肝益腎、添精益髓、健胃和中, 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及久病體弱的老人食用, 是老人秋補的佳品。

第二種進補素食:蓮藕

中醫認為, 生藕味甘, 性寒, 入心、脾、胃經, 具有清熱生津、補脾開胃、止瀉的功效;熟藕性溫, 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氣的功效;由此可見, 補虛需要吃熟蓮藕, 對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者均有良好的補益效果。

第三種進補素食:紅薯(特別是黃心的紅薯)

又名地瓜、山芋、番薯、白薯等。 《本草綱目》記載, 紅薯有“補虛乏, 益氣力, 健脾胃, 強腎陰”的功效, 使人“長壽少疾”, 還能補中、暖胃、安五臟等, 所以常適宜用來補虛。 經常食用紅薯還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 防止動脈粥樣硬化, 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不過, 紅薯雖好, 但也要留心幾件事:

空腹吃紅薯要謹慎。 腸胃功能比較弱的人, 空腹食用紅薯易刺激胃酸大量分泌, 引起腹部不適。 腸胃功能正常的人吃, 影響不大。 最好是高溫加熱後趁熱吃。 胃潰瘍、多酸性慢性胃炎的人要少吃, 以免病情加重。

吃紅薯找好配餐。 單吃紅薯缺少蛋白質和脂質, 最好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質食物一起吃, 才不會營養失衡。 比如在吃紅薯時, 也少吃點豬肉, 可促進對脂溶性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的吸收;還可以搭配一些鹹味菜肴, 既調節口味, 又能減少胃酸, 消除腸胃的不適感。

吃紅薯別忘減主食。 紅薯含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與等量大米幾乎相當, 吃二兩紅薯就應少吃二兩米。

而且, 紅薯吃多了易在胃腸道裡產生大量的氣體二氧化碳, 讓人腹脹、打嗝。 吃主食的情況下, 建議吃100~200克即可。

紅薯邊看是一種非常簡單的食物, 而且紅薯的價格也是很親民的, 但是大家知道, 紅薯真的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 到了秋天, 我們可以吃一些紅薯, 對於身體的健康是有很多好處的, 但是在吃紅薯的同時, 一定要多加注意, 以上給大家談到的這幾種問題喲。

第四種進補素食:包心菜

其維生素C的含量是番茄的3.5倍, 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倍。 包心菜還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鉬和錳, 是人體製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質所必不可少的原料。 它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 十分有利於兒童生長發育。 其多量維生素C能增強肌體抗癌能力。

第五種進補素食:蘿蔔

蘿蔔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 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它維生素, 還含有木質素、膽鹼、氧化酶素、甘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 祖國醫學認為, 蘿蔔性涼味辛甘, 入肺、胃二經, 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

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 可見蘿蔔對調理脾胃作用非小, 所以有“秋後蘿蔔賽人參”之說, 對秋季常見的消化不良、風熱型感冒、扁桃體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怎麼樣, 這幾樣, 你可都吃, 還是說一天能吃上一樣, 不過隨買隨吃吧, 反正是多吃點總規是錯不了呢。

上一篇:秋季飲食 秋季進補宜滋陰潤燥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秋季進補秋季素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