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多多運動 遠離猝死

一個對運動人群的好消息:一項新的研究指出, 任何程度的閒暇時間的運動相比完全不運動來說猝死的概率都會有明顯降低。

那些偶爾運動的人們, 比如運動量低於2008年出版的《美國運動指南》中建議的程度的人, 相比于完全不運動的人猝死的風險仍然要低20%。 而達到《指南》中最低要求的人們其猝死率要低31%。

對於那些經常做運動的人, 比如運動量遠遠超出建議運動量的人來講, 其猝死率還會有更顯著的下降。 "人們需要至少達到建議的運動量",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Hannah Arem博士說到:"但是醫生也不必再提醒那些經常運動的患者可能會有較高的猝死風險。

"

相關結果發表在4月6日的JAMA國際醫學雜誌上。

根據美國目前的健康指南, 每人每週推薦的運動量大致為150分鐘到300分鐘的中度運動, 或者75分鐘到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Arem博士承認之前已經有很多的研究分析了體育運動與猝死風險的關係。 而且它們也確實得出了較高的運動強度伴隨較低的猝死風險的結論。 然而, 這些研究偏向於將運動程度高的人群看做同一個群體。

“有時候這些高強度運動群體常常被擠壓後進行單風險的分析, 而我們比較關心是否這其中還存在劑量相關效應。 也就是說當運動強度變得十分高時, 猝死風險又是怎樣的呢?最近幾年中, 有一些研究認為高強度運動容易提高猝死風險,

而我們的研究結論與此相反。 ”

在他們的研究中, 研究者們挖掘了來自國家癌症研究所中的六項單獨的研究資料, 這些均是來自於美國或歐洲的大群體研究結果。 該研究總共包括661137名參與者, 研究追蹤時間長達14.2年, 其中有116686人死亡。

對於運動強度低於推薦程度, 但至少還有一定運動量的人群, 他們的所有因素導致的猝死風險要低20%。 對於符合推薦程度的人群, 即每週有140分鐘到280分鐘的快走或45-90分鐘的跑步, 其猝死風險要低31%。 對於運動程度達到推薦量兩倍至三倍的人群, 猝死風險要低37%。 對於更高的人來講, 猝死風險要低39%。 另外, 他們發現運動強度越高, 猝死風險越低, 即使這一降低趨勢越來越不明顯。

另外, 一項由Klaus Gebel博士領導的研究也發現運動與猝死風險之間的劑量相關性。 他們的研究囊括了204542名澳大利亞成年人, 年齡在45-75歲之間。 不過與NCI的樣本不同, 他們發現這一降低的趨勢隨著運動強度的不斷提高而變得更加劇烈。

Todd Manini博士在他為這兩篇研究寫的導語中寫道:"沒有任何一種單獨的治療措施能夠像運動那樣影響機體的多個組織器官。 "

對於Manini來講, 他最感興趣的一點在於NCI的樣本中有52848名參與者基本沒有運動習慣。 這一群體基本年齡在60歲以下, 擁有吸煙與肥胖的特徵, 受教育程度不到大學水準。

要想改變患者的運動習慣是很難得, 這要受到環境, 社會, 以及個人因素的影響, 然而Manini博士認為醫師的建議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