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正確煎中藥方法 煮前冷泡半小時

日常生活中, 常常聽到有人說“中藥煎煮時間越長勁兒越大”;常常看到有人圖省事兒, 一股腦兒將一包中藥倒入鍋中, 根本不考慮“先煎”、“後下”的區別;還有人為了節約煎藥時間, 直接用滾開的沸水煎藥……其實, 上述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說起煎中藥, 許多人都曾親歷過。 但是, 會正確煎藥的卻不多。

煎前須冷水浸半小時

通常情況下, 煎藥用水多少與飲片質地、吸水性及煎藥時間長短有關。 一般來講, 加水後按住飲片, 以液面超過飲片約2釐米左右為宜。 由於中藥飲片絕大多數都是植物的根、莖、葉、花及種子, 直接用沸水煎藥, 容易使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澱粉產生凝固現象,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也不易破裂, 會妨礙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因此, 煎藥前應在常溫下用冷水將藥物浸泡半小時左右, 然後再上火煎煮。

煎中藥時, 一般宜先大火後文火, 即沒開鍋前用大火,

開鍋後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 對於解表藥或其他芳香類藥物, 可先用大火煮沸, 再用文火煎煮10~15分鐘即可。 補益類藥物宜用文火久煎, 以利有效成分溶出。

一劑藥至少應煎兩次

煎藥時最好採用砂鍋、沙罐, 因為它們的化學性質穩定, 不易與中藥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而且受熱均勻, 保溫性好。 其次, 可選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銹鋼鍋。 煎藥最忌使用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