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9健脾去燥食譜

養生保健 薦9健脾去燥食譜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 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 重視“靜養”, 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 “汗”出傷陽。 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 有利於增強體質, 養護心臟。

立夏以後, 天氣轉熱, 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 出現心神不寧。 因此, 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 加強對心臟的保養, 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 立夏後易氣虛血熱, 消化功能下降, 在飲食上需多加注意, 根據體質進行食補才能避免身體虧損消瘦。

1、蓮子豬肚

原料:豬肚子1個, 蓮子肉50克, 香油、精鹽、生薑、蔥、蒜各適量。

製作:先將豬肚子洗乾淨,

蓮子(去心)用水泡發, 然後放入豬肚內, 用線縫合, 將豬肚放入鍋內, 加清水燉熟透;後撈出晾涼, 將豬肚切成均勻細絲, 同蓮子放入盤中, 將香油、精鹽、蔥、蒜調料與豬肚絲拌勻即成。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益胃。

應用:脾胃氣虛所致的不思飲食、口淡乏味、氣短形瘦、四肢無力、消化不良、食後脘腹飽。

2、枸杞肉絲

原料:枸杞子50克, 瘦豬肉400克, 熟青筍100克, 料酒、醬油、豬油、麻油、白砂糖、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枸杞子清洗乾淨待用。 豬肉去除筋膜, 切成絲;熟青筍切成同樣長的細絲。 將炒鍋燒熱, 放入豬油, 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 烹入料酒, 加入白砂糖、醬油、味精、精鹽攪拌均勻, 放人枸杞顛炒幾下, 淋上麻油拌勻, 起鍋即成。

功效:補血滋陰、抗老益壽。

應用:陰血虧虛所致的形瘦體弱、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陽萎不舉、心悸心慌、頭目眩暈、視物模糊、視力減退、失眠健忘, 以及貧血、性功能低下、神經衰弱等而屬陰血虧虛者。

3、玄參燉豬肝

原料:玄參15克, 鮮豬肝500克, 菜油、醬油、生薑、細蔥、白砂糖、料酒、濕澱粉適量。

製作:將豬肝洗乾淨, 與玄參同時放人鍋內, 加水適量, 燉煮約1小時後, 撈出豬肝, 切成小片備用, 將炒鍋內放人菜油, 投入洗淨切碎了的薑、蔥, 稍炒一下, 再放入豬肝片中, 將醬油、白砂糖、料酒混合, 兌加原湯適量, 以濕澱粉收取透明湯汁, 倒人豬肝片中, 攪拌均勻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明目。

應用:肝陰血虧虛所致的兩目乾澀、迎風流淚、頭暈眼花、視物模糊、視力下降、夜盲症, 以及慢性肝炎而屬肝陰血虛者。

4、荷葉荔枝鴨

原料:鴨子1只(約1000-1500克), 荔枝250克, 瘦豬肉100克, 熟火腿25克, 鮮荷花1朵, 料酒、細蔥、生薑、味精、精鹽、清湯各適量。

製作:將鴨子宰殺後, 除盡毛, 剁去嘴、腳爪, 從背部剖開, 清除內臟, 放入沸水鍋中汆一下, 撈出洗乾淨, 荷葉洗淨, 掰下花瓣疊好, 剪齊兩端, 放開 水中氽一下撈拙;荔枝洗淨切成兩半, 去掉殼和核;將火腿切成丁, 豬肉洗淨切成小塊;生薑、細蔥洗淨後, 薑切片, 蔥切節。 取蒸盆一個, 依次放入火腿、豬肉、 鴨、蔥、薑、精鹽、料酒, 再加入適量開水, 上籠蒸至爛熟, 去掉薑、蔥, 撇去湯中油泡沫, 再加入荔枝肉、荷花、清湯, 稍蒸片刻即成。

功效:滋陰養血、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應用:陰血虧虛、氣陰兩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形體消瘦、煩熱口渴、骨蒸勞熱、午後低燒、不思飲食、消化不良、幹嘔呃逆、乾咳少痰、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貧血等。

5、鯽魚黃芪湯

原料:鮮鯽魚200克, 黃芪20克, 炒枳殼12克, 生薑、細蔥、味精、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鯽魚剖除內臟, 摳去腮, 洗乾淨;黃芪切片, 與枳殼一起用紗布袋裝好, 紮緊口;生薑、細蔥洗淨切碎。 先將藥袋人鍋, 加水適量, 煮約半小時, 再下鯽魚同煮, 待魚熟後, 撈去藥袋, 加入薑、蔥、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補中益氣、升舉內臟。

應用:中焦脾胃氣虛所致的神疲氣短、少氣懶言、食欲不振、腹脹氣墜, 以及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而屬脾胃氣虛下陷者。

6、沙參百合鴨湯

原料:北沙參30克, 百合30克, 肥鴨肉150克, 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先將鴨肉洗乾淨, 切成小塊;百合洗乾淨。

將鴨肉與百合、沙參同入沙鍋, 加水適量, 文火慢燉, 待鴨肉熟後, 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 飲湯食肉。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應用:肺陰虧虛所致的乾咳不止、咳劇咯血、聲音低怯、心煩欲飲、口咽乾燥、神疲氣短、舌紅少津、午後低熱等。

7、黨參粥

原料:黨參10-15克, 粳米100克, 紅糖適量。

製作:先將黨參切碎, 用溫水浸泡2小時, 與粳米同人沙鍋內加水煮成稀粥, 以參爛粥稠、表面有粥油為度, 再加入紅糖。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頓服。

功效:補中益氣、養血生津。

應用:脾胃氣虛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食後腹脹;肺氣虧虛所致的氣短喘促、自汗易感冒;氣血虧虛所致的面色無華、頭暈眼花、貧血及內臟下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白細胞減少、低血壓等而屬脾胃氣虛者。

注意:服粥期間, 不能服用藜蘆、五靈脂。

8、赤小豆粥

原料:赤小豆30-50克, 粳米50克, 白砂糖適量。

製作:先將赤小豆用溫水浸泡2-3小時, 然後撈出放人沙鍋內, 加水500毫升左右, 以武火先將赤小豆煮爛, 再放入粳米, 改以文火慢慢熬粥, 待粥將熟時, 加入白糖, 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頓服。

功效:健脾胃、利小便、消水腫、通乳汁。

應用:老年性肥胖症、心源性水腫、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大便稀薄、小便不利以及產後乳汁不通等。

9、天門冬粥

原料:天門冬15-20克, 粳米50克, 冰糖適量。

製作:先將天門冬加水煎取濃汁後去渣, 然後將藥汁與粳米同人沙鍋, 再加水適量, 以文火煮粥, 待粥將熟時, 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滋陰清熱、潤燥生津。

應用:肺腎陰虛所致的午後低熱、手足心燒、心煩失眠、夜間盜汗、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喉幹癢、121渴便秘及糖尿病、消渴症、肺結核、慢性咽喉炎等而屬陰津虧虛者。

注意:外感風寒所致咳嗽及脾胃虛寒之腹瀉者,均不宜服。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滋陰清熱、潤燥生津。

應用:肺腎陰虛所致的午後低熱、手足心燒、心煩失眠、夜間盜汗、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喉幹癢、121渴便秘及糖尿病、消渴症、肺結核、慢性咽喉炎等而屬陰津虧虛者。

注意:外感風寒所致咳嗽及脾胃虛寒之腹瀉者,均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