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最新消息:退休工資不會降低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單獨統籌, 不會“稀釋”現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資金池, 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水準也不會降低。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最新消息 退休工資不會降低

1月14日, 國務院發佈《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規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 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個人需按月工資的8%繳納養老費。 這意味著, 實行了近20年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雙軌制行將結束。 在雙軌制下,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個人不需要繳納養老費, 且退休後工資約為在職工資的90%, 而企業職工在職時需要個人繳費, 但養老金只有在職工資的約四成。 受此影響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總計有3700萬人。

老有所養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 然而, 在中國, 面對人口和家庭結構發生巨變——老齡化進程加速、大家庭解體、“空巢”老人增多——和養老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的國情,

中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養老難題, 如何破解, 考驗著中國政府的執政智慧。

在退休制度領域, 中國施行的是“雙軌制”, 即:機關事業單位(即政府部門和非盈利性的公共部門)有一套制度,

企業有另一套制度, 兩者有差異, 前者無需繳費, 由國家財政全額撥付;後者由企業和雇員共同繳費;前者按照工齡和退休前的工資發放養老金, 後者按照繳費情況和退休當年的社會平均工資計發, 結果是前者的退休待遇大大好於後者, 是後者的3-5倍。

雙軌制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中國的養老制度建立於上世紀50年代, 當時建立了一個覆蓋全體城鎮職工(即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員工)的退休制度, 在當時施行計劃經濟的背景下, 企業都是國企, 所以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 都是“公家”, 退休金都出自國家財政。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 在中國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

企業紛紛私有化, 企業的退休制度也相應地進行改革, 變為了現在的由企業和雇員自己繳費的社會統籌模式。 機關事業單位則維持不變, 就此形成了養老的“雙軌制”。

事業單位工資改革2015年最新消息:

據統計, 2013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中斷繳費人數達3064萬人,

比上年增長12.7%, 中斷繳費人數的增速高於參保人數增速7.1個百分點。 估計未來幾年社會保險的脫保、斷保現象還會持續。

養老、醫療的支出壓力將越來越大。 養老保險待遇水準的不斷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加快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形成較大壓力。 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標準連續十年提高, 2014年人均月養老金水準達到2000多元。 由於尚未建立待遇正常調整機制, 待遇調整主要依靠行政決定, 沒有遵循養老保險制度的精算平衡, 這給各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平衡帶來很大壓力,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收不抵支省份數量增多。 如果不考慮中央財政補助資金, 2013年全國有19個省級統籌單位當期養老金出現收不抵支。

雙軌制不僅在國家公職人員和普通工薪者之間造成了巨大的收入分配不公, 長期受到廣泛批評。 “雙軌制”的存在確實使事關養老的任何改革看起來都缺乏誠意。 但“並軌”又引起相關既得利益群體的強烈反對, 這也是並軌講了很多年卻千呼萬喚始出來的主要原因。

在這一點上, 法國的養老制度比中國還複雜:公務員、公有部門雇員、自雇者、農業者、私有部門雇員等, 分別有自己的制度, 各制度之間在繳費標準和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存在差異。 特別是公有部門和私有部門之間, 差別巨大, 前者繳費時間短, 養老金水準高, 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 法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就開始進行並軌改革, 希望把公有部門和私有部門的繳費年限拉齊, 但每一次都遇到來自既得利益群體的激烈反對,甚至導致政府下臺,最終用了將近15年的時間才基本實現預期目標。

中國面對的是同樣的情況。中國政府打算用三年的時間完成養老金並軌改革。儘管在改革的細節等問題上仍有疑問,但卻邁出了決定性的第一步。

但每一次都遇到來自既得利益群體的激烈反對,甚至導致政府下臺,最終用了將近15年的時間才基本實現預期目標。

中國面對的是同樣的情況。中國政府打算用三年的時間完成養老金並軌改革。儘管在改革的細節等問題上仍有疑問,但卻邁出了決定性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