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么用藥治療白細胞減少
癌癥病人接受放療、化療后的主要不良反應就是白細胞減少, 致使患者不能堅持而影響治療, 臨床上對此頗感棘手。 西醫用維生素B4、鯊肝醇、利血生及激素藥物治療, 有一定療效, 但在停藥以后, 白細胞往往會重新跌落。 臨床實踐證明, 在放化療期間配合應用一些扶正固本中藥, 并合理應用抗癌中藥, 不僅能減輕放療、化療的反應, 而且能使白細胞減少癥得到有效治療。
中醫對白細胞減少癥臨床研究的報道始見于20世紀60年代。 1965年有人用雞血藤制劑治療因放射線引起的白細胞減少。 之后, 七八十年代大致從脾腎兩虛的角度進行論治,
近年的報道強調, 在辨證治療的同時, 最好配合具有升高白細胞作用的藥物。 研究證實, 對放療、化療所致白細胞減少, 以及血小板減少有明顯療效的藥物有:黃芪、當歸、太子參、白術、阿膠、龜板膠、穿山甲、丹參、雞血藤、雞矢藤、生熟地、冬蟲夏草、五味子、枸杞子、女貞子、補骨脂、鹿角膠、花生衣、鼴鼠粉、紅棗……等等, 總計不下50余種。 選用這些藥物一定要在辨證施治的原則指導下進行, 才能提高療效。
一、辨證用藥
1.氣虛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 伴面色蒼白、胸悶氣促、心慌肢軟、納呆泛惡、口渴不欲飲、便溏、時有面浮肢腫、自汗、脈細小、舌胖或有齒印、苔薄白或白膩。 治則:益氣和胃, 溫補脾腎。 方用益氣煎:黨參、白術、白芍、茯苓、當歸、生地、熟地、補骨脂、木香、鹿角膠、龍眼肉、枸杞子、陳皮各9g, 黃芪12g。
2.氣虛血弱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 伴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灰滯、納谷不香、小便頻長、大便不實、舌淡不華、苔薄、脈細軟。 治宜益氣養血。 方用當歸補血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當歸、人參、白術各10g, 甘草、陳皮、升麻、柴胡各6g, 黃芪15g。
3.陰虛內熱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 伴頭暈失眠、心煩口渴喜冷飲、時有牙齦出血、鼻衄、尿赤、便結、燥熱盜汗、納少、脈細小、舌紅絳、苔薄或光剝。
4.肝腎虧損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 伴頭暈耳鳴、腰脊酸楚、心煩易怒、夜寐不安、口干欲飲, 舌紅少津, 脈細澀。 治則:滋補肝腎, 益氣養血。 宜當歸補血湯合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10g, 山藥10g, 山茱萸10g, 茯苓10g, 澤瀉10g, 丹皮10g, 當歸10g, 黃芪15g, 甘草6g。
5.脾腎陽虛型 血液中白細胞下降, 伴腰膝痛軟、形寒肢冷、面白神疲、便溏納少、舌淡胖或有齒印、脈沉弱。 治宜補腎健脾, 益精養血。 藥如:附子5g, 鹿角膠9g, 巴戟天9g, 仙靈脾9g, 補骨脂12g, 肉桂3g, 黃芪15g, 當歸12g, 雞血藤12g, 桑葚子12g, 茜草9g, 甘草6g。
二、經驗方藥
在治療放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中, 臨床上還總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經驗方。
1.升白煎 人參15g, 熟地50g, 黃芪50g, 黨參20g, 當歸20g, 雞血藤20g, 石韋20g, 丹參15g, 茯苓15g, 首烏25g, 上藥水煎取汁, 再將藥液沖泡紫河車粉、龜膠粉、鹿膠粉各10g。 每日1劑, 分2~3次內服。 治療精原細胞瘤術后因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 能有效地防止因白細胞減少而中斷治療。
2.升白丸 取黃芪1400g, 太子參、當歸各1200g, 澤瀉700g, 共制成藥粉;另取丹參、雞血藤各2000g, 石韋1200g, 陳皮800g, 水煎去渣并煎成膏。 然后將藥粉與煎膏共混和, 制成蜜丸, 每丸10g, 早、晚各服1丸。 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源60鈷引起的白細胞下降, 對已造成的白細胞減少有明顯回升作用。
3.升白飲 黨參15g, 黃芪15g, 當歸15g, 熟地15g, 女貞子15g, 雞血藤15g, 土茯苓15g, 焦白術10g, 補骨脂10g, 炙山甲6g, 焦山楂9g, 焦神曲9g。 加減:陰虛加生地、龜版;陽虛加巴戟天、仙茅;心血不足加酸棗仁、夜交藤;濕熱加黃柏、澤瀉。
4.復方龍棗湯 仙鶴草90g, 小紅棗50g, 赤小豆50g, 黃精30g, 山楂30g, 雞血藤30g, 當歸20g, 甘草10g, 每日1劑, 水煎服。 服藥時加紅糖30g, 黃酒10ml。
此外, 中成藥生白寶(每次2支, 每日2~3次)也已應于預防和治療放療、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 在配合西藥化療和放療期間, 應多服人參, 間隙期減量應用, 每日5~15g, 切成小塊, 分多次置病人口中含咽其汁, 待軟化后, 嚼碎吞下。 經臨床觀察, 凡因化療或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 服用人參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它不僅可防止白細胞減少, 還可以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所引起的消化道和神經方面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