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頭髮沒幹就梳?錯誤梳頭會讓你的頭髮越梳越掉

“欲發不脫, 梳頭千遍”。 梳頭不僅可以養氣活血, 還能促進秀髮健康生長。 然而, 如果梳頭的方法不對, 反而會傷害頭髮, 導致頭髮乾燥、打結、沒光澤, 甚至還會脫髮。

梳頭常見誤區

一梳到底

這是人們最常犯的錯誤。 拿起梳子從發根開始, 從上到下一梳到底, 不僅容易導致頭髮打結, 還會因此拽掉一些“無辜”的頭髮。 正確梳頭應該是先握住一截頭髮, 梳開散亂的發梢, 然後再由頭髮的中段梳向發尾, 最後再從發根開始慢慢梳向發梢。

梳頭速度快

為趕時間草草梳幾下了事, 殊不知如果梳頭速度太快, 尤其是用密齒梳時,

梳齒縫中的頭髮會受到牽拉傷害, 時間長了有可能導致斷發。

不清理梳子

許多頭皮疾病都是經梳子傳染的。 油脂、灰塵等污垢殘留在梳子上, 時間久了, 會滋生病菌, 通過與頭皮接觸感染人體。 因此, 梳子要經常清理, 可以將其放在肥皂水裡浸泡10分鐘, 然後用舊牙刷逐個梳齒縫刷洗, 再用清水沖淨即可。

認為短髮不用梳

不管長髮、短髮, 梳頭這個動作都至關重要。 長期不梳頭, 頭皮及發囊就缺乏良性刺激, 很可能就變得不健康, 最終導致脫髮。

不梳頭皮

很多人梳頭往往蜻蜓點水般在頭髮表面一劃而過, 這樣不僅不利於梳去頭髮上的污垢方式, 還不能促進頭皮血液迴圈。 正確梳頭應把頭髮分成幾塊區域,

如頭頂、前額、兩側, 然後由表及裡, 觸及頭皮, 輕柔地梳。 這樣有利於把頭皮分泌的油脂轉移到頭髮表面, 形成天然保濕層, 防止頭髮乾燥分叉。 梳子輕輕劃過頭皮可刺激頭皮神經末梢, 有放鬆、緩解疲勞、促進睡眠的功效。

頭髮沒幹就梳

頭髮洗好後, 在還沒幹透的情況下梳理會傷到頭髮尚未閉合的角質層。 建議洗頭髮之前先梳通頭髮, 洗後用電吹風吹幹或待其自然陰乾後再梳理。

用塑膠梳子

塑膠梳子與頭髮摩擦, 易產生靜電, 傷害毛髮。 最好用天然鬃毛做的梳子, 上面的油脂會通過梳頭動作轉移到頭髮上, 潤澤髮絲。 此外, 牛角梳、桃木梳等天然材質的梳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倒著梳

有的人為了讓頭髮顯得蓬鬆, 追求頭頂部發量多,

頭髮蓬鬆度好的感覺, 會把頭頂的頭髮倒梳, 但是這樣做其實會損傷毛鱗片, 久而久之讓頭髮失去營養和光澤。

正確梳頭方式

梳子的選擇

不要用尼龍做的梳子梳頭, 因為尼龍梳子易產生靜電, 會給頭皮和頭髮產生不良刺激, 梳子齒不宜過密, 最理想的梳子應選擇木梳或牛角梳, 既能去除頭屑、增加頭髮光澤, 又能按摩頭皮、促進血液迴圈, 可有效預防脫髮。 梳子也應注意專人使用, 以免傳染皮膚病。

梳頭時間

一日梳3次, 即清晨、午後、臨睡前。 每天的清晨起床上廁所及梳洗後, 用10分鐘時間梳頭, 前後左右, 順梳頭發, 從額頭到頸部梳理, 由輕到重, 由慢到快, 心神安定, 不思其他, 專心梳理。 午飯後, 利用5分鐘時間梳頭,

方法同清晨, 重新活絡頭部血脈, 持續刺激頭部穴位。 晚上臨睡前, 再利用10分鐘按上述方法梳理, 夜間的梳頭動作可輕慢遲緩一些, 雙目緊閉, 拋開一切心事雜念, 做臨睡前的頭部推拿操, 使睡眠的感覺更好、品質更高。

梳頭順序

一般來說, 梳長髮時要由發梢開始, 一段一段地逐次向上梳,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毛髮脫落;梳短髮時, 則應從發根往發梢梳, 這樣梳理感覺比較舒服, 健身效果也比較明顯。

梳頭力度

梳頭時力度不宜過強, 否則會損傷頭皮, 若頭皮有損傷者, 可以用手指代梳, 梳頭時可先輕後重, 循序漸進。

吃什麼可以讓頭髮濃密

黃豆、黑豆

豆類中含有較高的植物性蛋白, 每100克黃豆蛋白質含量超過30克;豆類中還含有一些植物雌激素,

尤其對於女性養發是很不錯的選擇。

黑芝麻

黑芝麻是個小型“營養倉庫”, 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都很足, 還含有豐富的卵磷脂。 卵磷脂被認為是非常有益大腦活力的一類成分, 也有利促進頭髮的生長發育的作用。

肉類

動物性蛋白質比植物性蛋白質價值更高。 現在更提倡吃禽類(雞、鴨等)和魚類, 因為家禽和魚類的脂肪更低、不飽和脂肪酸更高,更有利於健康。

粗糧

粗糧的範圍其實很廣, 玉米、紫米、燕麥、蕎麥還有各種豆類都算粗糧。 粗糧有個很大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膽固醇, 對於人體的內分泌平衡很有作用, 屬於間接促進了頭髮生長。 粗糧中維生素B2含量也很高, 對頭髮也很好。 (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