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用中藥就要遵循中醫理論

中藥自古以來唄中國人所認可。 中華文明有五千年的歷史在遙遠的古代, 人們都是靠著中藥來行醫問藥的。 如果想用中藥來治病就和遵循中醫的理論, 中藥不可亂用否則適得其反, 中醫理論深奧而悠長具體來瞭解。

中醫中藥的博大精深對中國人而言一直是受益匪淺的, 西藥治表中藥治本這是自古以來的道理, 中藥想要大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就要按著中醫的理論是實踐。

《傷寒論》第16條“太陽病三日, 已發汗, 若吐、若下、若溫針, 仍不解者, 此為壞病, 桂枝不中與之也。 觀其脈證, 知犯何逆, 隨證治之”, 這一條主要是講太陽病表證的治療一誤再誤, 不僅病證不愈, 而且病情發生了複雜的變化, 病邪或自表入裡, 或由陽入陰, 或損及臟腑, 桂枝證已經不存在了, 就不可再用桂枝湯來解表了。

這裡提出一個“壞病”的概念。 何謂壞病?“壞病者, 即變證也”(清·柯琴《傷寒來蘇集》),

壞病, 就是指因誤治而致病情惡化, 證候複雜, 變化多端, 難以用六經證候稱其名的“變證”。

在《傷寒論》中, 論述誤治而致壞病的條文約有77條, 其中僅太陽病篇就有66條之多。 由此可見, 張仲景對於因醫術低劣, 辨證不明, 違背治療原則而造成誤治的變證, 也就是壞病, 進行了非常詳盡的論述, 以此反復告誡我們, 醫術不精, 醫理不明, 誤治而成壞病, 會貽禍無窮。


但是, 現在不少醫生一見到鼻塞流涕, 咽痛咳嗽, 惡寒發熱, 頭痛身痛等症狀, 不辨陰陽寒熱虛實, 一律給予清開靈, 或熱毒寧, 或痰熱清, 或穿琥寧, 或雙黃連等針劑靜脈點滴, 或口服板藍根製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銀黃口服液等等, 並常聯用各類抗生素。 體溫稍高一點兒,

就再加上地塞米松, 或強的松等, 這麼治療之後, 患者往往是大汗淋漓, 渾身困乏, 或煩躁不眠, 或咳嗽加重等, 熱雖退了, 正氣也損傷了, 特別是對於體質虛弱且伴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或體虛的小兒, 會使他們的體質更虛, 或引邪入裡, 加重病情, 治成壞病。

所以, 臨床治療疾病謹遵《傷寒論》的理法來明辨六經陰陽寒熱虛實, 切實做到方證相應。 對於中成藥的應用, 要明白不論是針劑還是口服劑, 雖然是由中藥經提煉而製成了現代製劑, 但其性能並沒有改變, 仍然屬於中藥, 中藥的四氣五味性能不變, 應用時必須遵循中醫的辨證思維來施治, 而不能以西醫的所謂抗菌消炎、抗病毒的思路來應用, 也不能一看說明書上能治療某某病,

就不辨寒熱虛實而盲目使用。

中藥的味道和西藥不同, 要遵循他們特有的特點。 一個醫術高明的中醫能有效的把握好每一味中藥的藥性和藥理, 這樣不論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的到治病治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