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小腦壞死的後果

大腦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 並且大腦結構是十分複雜的, 而且每一個大腦部分所掌管的人體功能也是不一樣的, 而小腦主要是掌管人體運動協調等功能。 日常生活中人們正常說話能力也是由小腦掌控的, 可是在老年人身上, 因為腦梗而發生的小腦壞死幾率是很高的, 所以小腦壞死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

小腦在體內主要起平衡以及運動協調等作用。 人體精細動作需肢體力量、力量強弱、方向性共同協調才能完成準確動作, 包括做操、伸筷子、說話等。 小腦梗死由於血管因素造成小腦部分腦組織壞死, 導致出現的臨床症狀, 具體如下:

1、四肢精細動作不穩, 走路搖擺無平衡性, 呈醉酒態;

2、嚴重時, 患者無法行走, 感覺天旋地轉、頭暈, 語言含糊不清, 拖長腔等。

小腦的功能

小腦通過它與大腦、腦幹和脊髓之間豐富的傳入和傳出聯繫, 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肌緊張)的調節,

以及隨意運動的協調。 小腦就象一個大的調節器。 人喝醉酒時走路會晃晃悠悠,就是因為酒精麻痹了小腦.有一個實驗:將一隻狗摘除小腦,狗走路就會失去協調.

◆調節軀體平衡

小腦對於軀體平衡的調節, 是由絨球小結葉,

即古小腦進行的。 軀體的平衡調節是一個反射性過程, 絨球小結葉是這一反射活動的中樞裝置。 軀體平衡變化的資訊由前庭器官所感知, 經前庭神經和前庭核傳入小腦的絨球小結葉, 小腦據此發出對軀體平衡的調節衝動, 經前庭脊髓束到達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 再經脊神經到達肌肉, 協調了有關頡頏肌群的運動和張力, 從而使軀體保持平衡。 例如, 當人站立而頭向後部仰時, 膝和踝關節將自動地作屈曲運動, 以對抗由於頭後仰所造成的身體重心的轉移, 使身體保持平衡而不跌倒。 在這一過程中, 膝與踝關節為配合頭向後仰而作的輔助性屈曲運動, 就是由於小腦發出的調節性衝動, 協調了有關肌肉的運動和張力的結果。
如果絨球小結葉受到損傷, 將破壞軀體的平衡機能。 切除了絨球小結葉的猴不能站立, 總是坐在籠子的角落裡, 以籠子的兩邊支撐身體來保持平衡。 在人類, 絨小結葉如受損傷或壓迫, 患者的身體平衡將嚴重失調, 身體傾斜, 走路時步態蹣跚。 研究還表明, 蚓部皮層也接受與軀體平衡有關的本體感覺和視覺衝動的傳入, 頂核與前庭核之間有許多纖維來往。 因此, 由蚓部皮層和頂核組成的縱向內側區也參與了軀體平衡, 主要是站立的調節。 內側區的損傷也將造成平衡和站立的困難。

◆調節肌緊張

肌緊張是肌肉中不同肌纖維群輪換地收縮, 使整個肌肉處於經常的輕度收縮狀態, 從而維持了軀體站立姿勢的一種基本的反射活動。 小腦可以調節肌緊張活動, 其調節作用表現為抑制肌緊張和易化肌緊張兩個方面。 小腦抑制肌緊張的作用主要是前葉(舊小腦)蚓部的機能, 這一抑制作用在去大腦動物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刺激去大腦貓小腦前葉的蚓部,

可以減弱動物因去大腦而造成的伸肌過度緊張現象;反之, 切除該部位則使去大腦僵直加強, 這些現象都說明小腦有抑制肌緊張的作用。 小腦對肌緊張的易化作用是由前葉的兩側部位來實現的。 刺激猴的小腦前葉兩側部位, 可加強伸肌的緊張狀態, 並減弱層肌的緊張;在人類, 這個部位的損傷則引起肌無力或低緊張現象。 小腦前葉對於肌緊張的抑制或易化作用是通過腦幹網狀結構中的肌緊張抑制區和易化區實現的。 這兩個區是控制骨骼肌緊張的中樞部位, 它們通過下行的網狀脊髓束控制脊髓前角的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 易化區的下行衝動可以加強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 使肌緊張加強;抑制區則可減弱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 使肌緊張減弱。在正常情況下,腦幹網狀結構的肌緊張抑制區和易化區的活動,在高級中樞大腦、紋狀體和小腦等的影響下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從而使肌緊張維持在正常的狀態,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加強或減弱了小腦(前葉的蚓部或外側部)對腦幹網狀結構肌緊張抑制區或易化區的影響,將會破壞這兩個低級中樞之間原有的平衡,使肌緊張活動加強或減弱。此外,小腦還可以通過前庭外側核調節肌緊張活動。從前庭外側核有前庭脊髓束到達脊髓,緊張性衝動通過這條下行的傳導束,提高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使肌緊張加強。從小腦的蚓部皮質到前庭外側核有直接的和經頂核接轉的間接纖維投射,其中的直接纖維投射對於前庭外側核來說是一條抑制性的通路,它減弱前庭外側核的緊張性活動,進而使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水準下降,導致肌緊張的減弱;從蚓部皮層經頂核到前庭外側核的間接投射則是一條興奮性的通路,頂核可以通過這條通路加強前庭外側核的活動,其最終結果是使肌緊張活動加強。所以,局限於蚓部皮層的損傷,使去大腦動物的僵直現象加強;頂核的損傷則使去大腦動物的肌張力減弱。

使肌緊張減弱。在正常情況下,腦幹網狀結構的肌緊張抑制區和易化區的活動,在高級中樞大腦、紋狀體和小腦等的影響下保持著動態的平衡,從而使肌緊張維持在正常的狀態,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加強或減弱了小腦(前葉的蚓部或外側部)對腦幹網狀結構肌緊張抑制區或易化區的影響,將會破壞這兩個低級中樞之間原有的平衡,使肌緊張活動加強或減弱。此外,小腦還可以通過前庭外側核調節肌緊張活動。從前庭外側核有前庭脊髓束到達脊髓,緊張性衝動通過這條下行的傳導束,提高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使肌緊張加強。從小腦的蚓部皮質到前庭外側核有直接的和經頂核接轉的間接纖維投射,其中的直接纖維投射對於前庭外側核來說是一條抑制性的通路,它減弱前庭外側核的緊張性活動,進而使脊髓前角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水準下降,導致肌緊張的減弱;從蚓部皮層經頂核到前庭外側核的間接投射則是一條興奮性的通路,頂核可以通過這條通路加強前庭外側核的活動,其最終結果是使肌緊張活動加強。所以,局限於蚓部皮層的損傷,使去大腦動物的僵直現象加強;頂核的損傷則使去大腦動物的肌張力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