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陷入癌癥認識誤區
UICC候任主席希爾(Hill)認為, 人們對癌癥的認識尚存在許多誤區。 人們低估了行為因素(過量飲灑、肥胖)的危險, 夸大了環境因素(壓力、空氣污染等)的致癌作用, 這對今后開展癌癥相關教育很有啟發。 相關人士還應該加強對行為危險因素的宣傳, 促使人們意識到改變生活方式對降低癌癥危險的重要性。
誤區一:癌癥=絕癥
癌癥會死嗎-很多癌癥患者都有這個疑問。 在中、低收入國家, 人們對癌癥的看法更加悲觀。 在低收入國家, 48%的人認為癌癥沒有什么治療辦法, 患癌癥就等同于被判死刑。 在中等收入國家, 39%的人持相同看法。 與之相比, 高收入國家中僅17%的人有此看法。
這種錯誤的看法可能影響到人們參與癌癥篩查的積極性, 從而不利于癌癥的早期發現和治療。
誤區二:治療癌癥是醫生的事
在低收入國家, 75%的人認為在制定治療癌癥的方案時全都是醫生說了算,
誤區三:低估酒精的致癌作用
該項包括29個國家、29925名成年參與者的國際性調查顯示, 在高收入國家(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等), 人們往往低估酒精的致癌作用, 有42%的人認為飲酒不增加癌癥危險。 與此相比, 低收入國家(肯尼亞和尼日利亞)中15%的人和中等收入國家(中國、黎巴嫩、烏克蘭、多米尼加共和國、墨西哥等)中26%的人持相似觀點。 在高收入國家, 59%的人認為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比過量飲酒更危險。 而事實上, 研究結果顯示, 蔬菜水果的保護作用不及酒精的危害作用。
誤區四:精神壓力和空氣污染的危害作用被夸大
在高收入國家, 57%的人認為精神壓力的致癌作用比酒精強, 78%的人認為空氣污染是比酒精更強的致癌危險因素。 而實際上, 并沒有證據顯示精神壓力是癌癥的危險因素;空氣污染與過量飲酒相比, 也只是一個較弱的危險因素。
上述研究結果反映出, 許多人低估了自己在癌癥防治中的主觀能動性。 癌癥的篩查及治療都需要患者的配合, 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將鼓勵更多患者積極參與到癌癥防治項目中, 從而有利于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