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酸棗仁圖片大全

枯葉灌木叢或灌木植物, 老枝條, 暗紅色至深褐色;幼枝翠綠色;枝上帶針形刺和反曲刺。 葉共生具細柄, 葉子橢圓型至卵狀披針形, 長2.5~5公分, 寬1.2~3公分, 頂端鈍尖, 尖部傾斜, 邊沿有細鋸齒狀, 主脈3條。 花2~3朵簇生葉柄, 淺綠色, 小型, 花柄短, 花萼五裂, 花五瓣, 雌蕊五枚, 子房二室, 花柱短, 柱子2裂。 仁果近球型, 直徑1~1.5公分, 熟時棕紅色。 味酸。

原產地:主產區于河北省、河南省、陜西省、遼寧省等省, 除此之外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安徽省亦有生產。

特性辨別:種子呈扁圓形, 長5~9mm, 寬5~7mm, 中間厚約3mm。 表層深棕色或紫褐色, 微有光澤度。 一面較平整, 正中間有條突起的縱線紋, 另一面微突起, 一端有凹痕。 種皮革制品質堅脆, 內有淡黃色嫩葉兩塊, 富油溶性。 氣微, 味淡。 以粒大圓潤, 皮暗紫色, 無籽殼者為宜。

主要成分:含皂甙, 關鍵為白樺脂酸、白樺脂醇;又含人體脂肪油(約32%), 固甾醇、蛋白。 檸檬酸等。

作用與功效:護肝、舒心、安神助眠、斂汗, 其功效為:

1、鎮定。 抑止神經中樞系統, 有較穩定的鎮定功效(其功效強過茯神)。 生用法律效力不錯, 久炒至油枯后喪失鎮定效率。 另有報導強調, 其水溶成份有摧眠功效。

2、降血壓。 對試驗健身運動能造成較長久的血壓降低。

3、激動孑宮。

中藥炮制:生用或炒用。

茯苓功效:甘, 平。

歸經:于心、脾、肝經。

作用:滋陰養血, 斂汗生津止渴。

主冶:虛煩無眠, 驚悸記憶減退, 虛汗渴不欲。

臨床醫學運用:為醫治虛煩無眠的常備藥。

1、治失眠, 適用氣血兩虛而導致的鬧心, 無眠, 針對兼具心悸躁動不安、虛汗的病人尤其合適(由此可見于神經衰弱, 特別是在心臟神經宮能癥)。 常配茯神、桂圓肉和滋補血氣之品。 方如歸脾湯。 癥較重時須適用別的安神藥和珍珠母、夜交藤等, 方如交互酸棗仁湯, 臨床醫學功效不錯。

2、醫治體虛多汗, 配五味子、赤芍、黨參等, 方如棗仁除汗湯。

附:本產品藥效緩和, 在安神助眠的另外又兼具一定的滋潤健壯功效。 一般炒用。 但從試驗材料和診治經驗言則,

酸棗仁生用或炒用都有適應證, 凡主要表現虛火、頭昏昏沉沉或心煩疲倦者宜生用, 或半世半炒, 取其鎮定法律效力不錯;而膽虛不寧, 兼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渴不欲、虛汗者, 宜炒用。

使用量:3~19g, 大劑能用至21~24g, 乃至30g。 有報導謂用過多可造成昏睡不醒乃至無知覺, 特別注意。

藥方舉例說明:交互酸棗仁湯:酸棗仁24g, 茯神12g, 硃砂0.45g(沖), 黨參9g, 赤芍12g, 知母9g, 羌活3g, 夜合花9g, 夜交藤15g, 甘草3g, 水煎服。

棗仁除汗湯:炒酸棗仁15g, 甘草3g, 水煎服。